以《初心》回应初心
嘉院原创话剧《初心》首演 再现中共一大恢弘一刻
“中国人不能再等了,必须要有人做召唤黎明的雄鸡,做迎接风暴的海燕,做披荆斩棘的拓荒者!”舞台上铿锵有力的话音刚落,台下全场观众便报以热烈的掌声。12月9日晚,在梁林校区小剧场里,一部由我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红色正剧《初心》正式上演。这部话剧以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爱人、会务人员、嘉兴籍的王会悟女士为贯穿全剧的主线人物,重现毛泽东、董必武、李达、李汉俊、张国焘等13位一大代表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程,再现建党时期的恢弘一刻。
以《初心》回应初心
2016年,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大学,嘉院对“初心”一词有着更加亲近的地缘情感。不仅如此,早在2005年,学校便充分依托红色育人资源,成立了“红船先锋营”,致力践行“红船精神”,十二年来培养出一大批政治上合格、能力上出众的新时代青年先锋,而“红船先锋营”也于2013年获得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基于多年红色文化育人实践的积淀,在与浙江省社科联相关领导共同商讨后,学校党委决定排演一部原创红色话剧,进一步化红色资源为育人优势。几度斟酌,最终定剧名为《初心》。看似机缘巧合的起意实则是时代必然的选择,更是红船旁大学责无旁贷的担当。正如校党委书记黄文秀所说:“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是我们党的根脉。嘉兴学院有责任、有义务将党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将其化作立德树人的黝黝沃土,从而引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今年是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话剧诞生之初便承载着青年救国救民的宏愿,嘉院选在“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纪念日这一天,通过话剧这种形式,以青年学子的热血赤诚回应建党初心。
让《初心》成为红船精神的生动注脚
在酝酿了大半年后,2017年2月,文法学院作为牵头单位正式投入文本创作。尽管有着15年的话剧汇演经验,但原创的要求对于文法学院来说还是压力巨大的。中文系党员教师汪娟主动请缨,带领8位学生,先后借阅及购买了数十册参考书籍,从撰写中共一大相关人物的小传做起,不断考证、探讨和推敲,时常为了一个词、一句话细究到深夜,终于历时3个月时间完成了《初心》剧本初稿。百锻为字,千炼为句。在此后的5个多月里,剧本在不断的排演过程中又经过了30余次的修改调整乃至推到重构,最终定稿。
从创作到排演,剧组全体师生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在保证教学和学业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专心致志全力以赴。由于非科班出身,除了剧本的创作打磨,表演、舞美、道具、音乐都需要摸索。“为了保证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很多服装道具都是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就连音乐编曲也是由我们自己完成。过程很艰辛,每一次尝试都很不容易。”导演汉语言142班的王金超同学深有感触。同学们的全力付出,汪娟老师都看在眼里,她说道:“这次的创作排演让我对这群90后的孩子们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除了不怕吃苦,咬牙坚持,还具备创新意识。在他们身上可挖掘的潜力是无限的。”
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学校还邀请了多位校外专家来校指导。《初心》的创作初衷和创作不易深深打动了所有指导老师,他们为能参与其中感到高兴,均不计报酬倾囊相授。
或许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初心》尚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她从一个想法逐渐丰满成一台鼓舞人心的话剧,每一步都是红船旁的师生们对涵盖“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的生动注脚。
当《初心》成为燎原火种
剧本创作期间,在早期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感召下,主创人员中有两位同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汉教162班的王丹璐同学便是其中一位。“在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后,中共一大代表们的一言一行不断在我脑海中涌现,他们视天下为已任,视信仰为生命,我期待向党组织靠拢,成为其中一员。”
当晚演出结束后,一位在场学生激动地说道:“一直以为那个动荡的年代、那样虔诚的信仰离我很远,没想到看完后自己竟是如此感动。其实‘伟大’是超越时代限制的!”这其实也正是《初心》的全体创作人员希望传递给所有观众的心声。
300多个日夜,10000多字的文本,从最初的9人创作小组,到如今100多人的演职团队,《初心》犹如星星之火,起初只是在主创人员心中点燃,而后却在现场观众的心中形成燎原之势。未来这台话剧还将走出嘉兴学院,相信她会给予更多青年学子以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