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诡的逆袭
网红罗玉凤最近再度刷爆朋友圈,而且剧情不断反转。先是她的一篇公号文章《求祝福,求鼓励》,文章讲述了她从乡村小学教师到上海超市收银员,直到逗留美国的“打拼”历程。文章获得超高点击量及点赞,单是打赏金就有二十万元之多。而打赏的人,不排除很多是原来嘲骂过她的网友。
随后,罗玉凤又公布了两个决定:1.这笔赞赏金将全部捐给大凉山的小朋友。2.永远关闭赞赏功能。
就在各种赞赏、怀疑、非议的声音都有的时候,又有人爆料罗玉凤(网名凤姐)在其Twitter上发表了一篇推文称,文章并非自己所写,而是有人刻意而为之。而且她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我不是凤姐”并不为她本人所有,文章也都不是她写的。
这下又是一片哗然。其实之前就有人质疑罗玉凤个人微信公众号背后有个运作团队,是把“罗玉凤”作为卖点来营销。
罗玉凤事件的剧情不知还会出现怎样的反转。其实,从罗玉凤一搏成名开始,她就不再是她自己,而是成为了某种现象。
罗玉凤到底算不算成功?如果仅仅是从个体层面衡量,她出名了,她没有安于命运的摆布,也许算是一种成功。但是以损伤人格为代价的成功,终究是一种失败。而且,从她的状态可以看出,她并没有真正摆脱困境,这很难说是一种成功。而从社会价值层面衡量,她是不断通过搏出位的方式,挑逗公众的神经,加上营销团队的运作,来获得关注度。这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她贫苦的出身和苦难经历是值得同情的,她不认命、奋力想挣脱出命运的网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她努力的方式是不值得效仿的。一个人想成功,目标也许是金钱、地位、名誉,这本身没有错,但如果为此不择手段,显然不行。
罗玉凤的逆袭有吊诡之处,如果她没有搏出位,她就不会瞬间成名,同时也引来骂名;而她如果没有成名,人们就无从知道她作为社会底层的人为了摆脱命运的安排做出的挣扎和努力,同时生发同情和认同感。
这一切不能完全归罪于罗玉凤,这种吊诡的逆袭反映出的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病态,是一种想急于求成、为成功找捷径甚至不择手段、丧失底线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