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心底深处的自我
心理问题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逐渐复杂多样,如若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对大学生而言,思想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依赖、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社会性成熟的滞后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近年来,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不断攀升,其中,学生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他们本该拥有最美好的年纪,在青春昂扬之际尽情展示自我风采,描绘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然而,他们中却有人选择亲手终结自己美丽的生命,以冰冷的躯体给这世界留下最后存在的痕迹,而那带给亲人的伤痛,留给世人的遗憾,他们又可曾想过?
我们在诧异的同时或许更应该深思:为什么心理问题会如此可怕,可以将一个理应灿烂绽放的生命扼杀得如此决绝?作为学生这一队伍中的我们,更应该多接触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以此填补对自我认知这一方面的空缺,从而加强防御心理问题的能力。
就此,3月22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郭晓薇老师。她分析道:“其实人的心理就像天气变化所带给人们的影响一般,由于每个人抵抗能力强弱的不同,所以承受能力都有较大的不同。而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家庭因素、人际交往、恋爱或两性关系都会影响心理的发展。在当下一切事物都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压力,由于人们不同的承受能力,有的人便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心理问题。就大学生而言,他们产生的心理困惑多与他们所处的时期有关。比如,初入大学的新生,虽然他们经历了中学的青春期,但他们对自我认知的完善速度远不及他们接触新挑战的速度。因此,未完全成熟的他们便会因为学业的压力、人际的交往、未来的迷茫、自我的否定等原因,而影响自身情绪,甚至是影响身心健康。这些问题都不是零散存在,而是综合存在,它们在诱发情绪爆发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更深一步了解心理问题的相关现状,我们就“空心病”这一话题展开采访。“‘空心病’是北京大学徐凯文博士基于心理危机干预理论——‘树理论’所提出的,‘树理论’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自杀问题,基本上是由三部分因素组成,即树根(个体成长的原生家庭和环境)、树干(个体的社会知识系统以及信仰、理想和价值观)、树叶(个体的成就感与自我肯定)。按照‘树理论’的解释,‘空心病’就是树干出现了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也可以称为‘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其从症状上来讲,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个体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但表面上他们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的,通常问题已经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经历了十年应试教育的大学生容易出现自我的缺失和迷茫,导致了心理困扰和抑郁。”郭老师解释道。
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有的人选择压抑,有的人选择爆发,过分压制情绪是不健康的行为,但盲目的爆发又会对身边的人带来伤害。针对自我情绪的管理,郭老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最好的发泄就是倾诉,家人、朋友、心理辅导老师都是很好的人选,或者让自己宣泄一番,唱歌、跑步都是不错发泄的方式。而对他人发脾气虽然也是一种宣泄,但是容易形成一种反弹,而且影响人际交往。助人自助,家人、朋友、心理老师只是起到辅导作用,关键还是得看自己。
大部分同学在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后夸张化地否定自己,进而唯唯诺诺,不敢前行。因此,我们要鼓励大家学会正确地悦纳自己。深刻地了解自我,认真努力地学着去爱自己、勇敢而积极地生活是我们成长及快乐的开端。在平时生活中只有认清自我,摆正心态,正确处理焦急、烦躁、压抑等心理,才能长时间保持心情愉悦,远离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