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诗词声与色

    读诗经,读到“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时,总会想到一个素裙女子,腰间系两块莹润的玉佩,迈一步,玉佩相遇,叮当作响。
  看古装女子,总会第一时间去找她腰间的玉佩,听她低眉浅笑时,青丝上的步摇发出脆生生的声响。茶馆的老板娘喜欢戴着一枚简单的玉镯,端茶倒茶,或是无意将手搁在桌上,都会扣响一声,稳稳地,果断干净,再无多余的回音和言语。
  我以为,安心生活的人虽以寂静为喜,可总要伴着一些轻轻的、小小的音律才动人,像深林间偶然响起的一声鸟鸣,像展信时纸张温柔的脆响,像茶水斟入碗中的韵律,像枝头花啪嗒一声掉落在一池静谧的月光里。
  古时女子行走时步子轻盈,总觉得搭配上小饰品的清脆声响,才更显得迷人俏皮,有少女的天真清丽,悠然轻松。
  不同频率的声响可以代表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心境。少不更事是轻快明朗的,如脚踝上的铃铛细细碎碎的响声;年长后,举手投足间多了岁月积淀的沉稳优雅,可心底,依旧有青青陌上桑,才会有一声稳而悠长的脆响。
  心生碧水千洄,拍着岸边的柳绿花红,韶光醉软,白墙黑瓦如画扇。
  传统美色,自是不凡。历经中华文明的滋养,早就脱了俗粉。承载着文化的基因,成了风雅的密码。所以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深得其中玄妙,都成了调色高手,手作名词雅句都让人叹为观止,心生莫大的触动。
  月白,秋香,怜黄,暖翠,凝夜紫,霜叶红。古代的文人们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用细腻的心思感受天地万物,为简单的色相赋予了浓郁的诗意,同时让自己的壮志与情怀都浓墨重彩。无论是闻达天下,还是寂寂无闻,都能有一抹颜色烘托着,不至于苍白。
  若没有这些缤纷的颜色做点缀,诗词里的美态就会少很多,“黄鹂鸣翠柳”是早春的欢愉;“绿肥红瘦”是少女的闲愁;“黄沙百战穿金甲”是英雄豪情。兴浓时,玉碗盛来琥珀光;独处时,松风鸣雪兔毫霜。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捻亮灯芯,化开心里的一池春水,临摹几行长短句,看松香墨色里生出彩色的鹊翎凤羽,守护千年芳菲,暗香长存,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