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校 王 忠 灿 博 士 首 登 央 视《法 律 讲 堂 》 解 读 宋 代 奇 案


(本报讯钟伟平 学生记者王国文王营营李佳乐朱琳)5 月10日至15 日,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文史版)栏目连续6天播出由我校法政学院教师王忠灿主讲的《二相争婚》、《北宋假钦差行骗大案》、《北宋“帽妖”案》,节目一经播出,便在校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这也是我校教师首次担任中央级媒体栏目主讲。央视《法律讲堂》栏目从2016年设置“文史版”,主旨为传播法律文化,关照“法律中的历史”和 “历史中的法律”,挖掘法律文化的时代脉络和人文气息。由王忠灿博士解读的3个案件分6集播放,“现代法学理论大多从西方国家‘移植’而来,而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经验、智慧为当今社会所用,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回眸’,我们要书写当代中国法治的历史,就应该让‘中国的法治会说中国话’,这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王忠灿这样认为。 

被邀请参与《法律讲堂》栏目 的节目录制,其实是一次非常偶然的机缘。2015年7月王忠灿应邀到西北政法大学参加青年法史论坛,因为一次精彩的现场发言,被《法律讲堂》总编导喻佳“慧眼识珠”,随后就敲定了其主讲《大宋奇案》系列节目的意向。截至目前,该系列节目已录制10 集,本次播出的是制作完成的前6 集,其余4集随后陆续播出。该栏目组在节目播出前也以官方名义联系我校相关部门,认为王忠灿老师的讲述风格结构严谨,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节目录制效果十分理想,今后将继续邀请其担任节目主讲。 

在谈到收获时,王忠灿老师颇有感触地说,央视节目打造非常严格,每次录制之前,讲稿的修改不下七、八次,录制中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节奏。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思维受到训练,讲述的技巧不断提高,这对于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他说,“过去习惯用学术话语进行写作,现在要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术研究成果变为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我也经历了一次‘跨界’的磨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