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育英才 志存高远长求索
——记农业工程学院“实战型”教学模式开拓者张英君博士
“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到生产一线实训,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推进高校成果的转化,进一步促进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这是我校农业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英君博士的“实战型”教学模式理念。从2012—2015年,张英君先后协助安排30多名学生到河南省产品质量研究院、河南福森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实习。2017年6月29日,“南阳师范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与实训基地”在南阳市西峡县香华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举行了揭牌仪式,该基地正是以张英君发明专利产业化的合作企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9月28日,在张英君的努力下,我校与河南三色鸽乳业有限公司达成联合培养学生意向。这一系列校企合作的实施,标志着张英君的“实战型”教学进入新阶段。
志存高远 学成归来报乡梓
张英君是地道的南阳人,他从小喜欢思考,爱好广泛,尤其擅长物理,经常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学期间,张英君读的是畜牧专业,可他并没有满足于仅仅学习专业知识,他还自学了管理、家电维修等课程,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三时,他意识到畜牧专业学的只是饲养动物,如果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开发和加工,动物的价值将大大提升。由于畜牧专业没有开动物加工课程,张英君自学了动物加工教材(肉品加工学、蛋与蛋制品学加工和乳品工艺学)。
带着梦想,张英君在199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为浙江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食品科学的硕士研究生,师从浙江省学畜产品加工协会会长陈有亮教授。2006年,张英君又到南京农业大学读博深造,导师是著名肉品科学泰斗周光宏教授。
读博期间,张英君的大多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为了完成一个课题他经常夜以继日地钻研,遇到困难总是想办法解决,思路独特。他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国民间中医有羊肉性热而鸭肉性寒之说,而这一说法的科学原理却是肉品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经过三年努力,通过动物模型试验,张英君使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羊肉、鸭肉和狗肉对大鼠的生理影响,成为研究该领域的第一人。南京农业大学学位答辩委员会对该研究给予高度评价:“开辟了结合中式膳食理论开展肉品科学研究新领域”。他的论文《饲喂羊肉和鸭肉日粮对大鼠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被选入2012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完成学业后,张英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南阳师范学院工作,主要讲授涉及农产品加工的课程。读书期间,张英君就发现大学的学习内容和生产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才能培养出实践性、创新性和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张英君一直在苦苦思索。
他首先从自身做起,2002年8月,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张英君到漯河双汇集团实习,兼职总经理助理,他是我校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实践的第一位专业教师。
和普通工人一样,张英君每天早上7点半来到公司,深入车间一线,了解每一个工作流程,并亲自操作了整个流水线。与普通工人不同的是,张英君口袋里总是装着本和笔,发现问题和思考心得随时记录。短短两个月,他就积累了数本资料,并据此提出了企业“仿生管理学”概念,给出了提高工效的意见和建议,获得好评。同年12月,张英君返校,在生物楼为生物系学生做了一场实习报告会。会上,他用幻灯片展示了每天屠宰分割1万头生猪的壮观场景。大家无不为规模化、现代化的流水屠宰分割线所惊叹!
勇于探索 “实战教学”求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张英君勇于开拓创新,结合自己实践,探索了“实战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理论指导下,2015—2016年,张英君主持编写了农学专业(农产品加工与营销)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突出两个维度:一是培养应用型兼研究型、创业型兼技术型复合人才;二是从原料生产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课程设置,打破了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分工,而割裂产业链的课程设置模式。他特别强调实战教学,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理论学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大学老师教学的重心更应在实践中答疑解惑(不同专业形式应该有所不同)。
张英君还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家乡资源优势结合起来进行创业。有的学生来自信阳,盛产板栗,张英君就鼓励他多学习板栗加工方面的知识,力争毕业后带领乡亲致富;有的同学来自西峡山区,盛产香菇等食用菌,张英君鼓励他们学习食用菌深加工技术;有的同学家乡盛产西瓜,可瓜贱伤农,张英君就鼓励他学习饮料生产工艺,因为西瓜是天然的植物饮料原料……利用自己服务企业建立的友谊,张英君把学生送到河南省温县怀山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邓州市光照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三色鸽乳业有限公司、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思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生产一线去实习实训。经过实践锻炼,这些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后来都成长为深受生产一线欢迎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眼中的张英君,是严师,更像兄长朋友。2000级学生李国安,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张英君得知后,介绍他去双汇集团南阳合作招商处工作,并且勉励他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不负张英君所望,经过5年时间,李国安成长为一名业务精练、管理能力强的中层领导。2008年,李国安在成都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从事农产品和水产的加工,年销售额达三千万。对于自己取得的成就,李国安饱含感激道:“张老师是我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如果没有他的鞭策指导,就没有我的今天!”
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张英君更是无私帮助。2004级学生李剑锋的家境困难,张英君得知后,给了他600元生活费。如今,李建峰在杭州发展很好。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每逢传统佳节,从全国各地如雪花般飞来的祝福、感恩短信,是他用真心换得的真情。
鉴于在教学上取得的成就,张英君多次被评为“年度优秀教师”“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优秀共产党员”。
从教以来,张英君发表论文13篇(其中,科学引文索引论文3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参与编写《食品质量简易鉴别》,并担任副主编;申报11项国家专利,其中6项获授权。2017年7月25—26日,在河南科技大学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张英君指导学生设计的《隧道灾险监测报警装置》获得二等奖。
服务社会 助力企业高效发展
“老师要引导学生怀揣梦想求知,把自己的兴趣和国家需要以及今后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多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张英君动情地说。
张英君身体力行,一直致力于为当地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他积极参与南阳市政府组织的“百名专家进百企”和河南省政府组织的“博士服务团”活动。2013年8月,张英君任河南福森集团技术副总经理。2014年,张英君带领自己的学生,先后开发了金银花口含片和冲剂,并给福森集团药厂一些产品的开发提出了改进意见。在张英君的技术指导下,福森集团的一些产品进行了改进,为企业创下产值3950万元,利润532.5万元。
2014年12月19日,在给南阳市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中,张英君指出: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含自动化)和节能环保(含新能源)以及新材料的进步和推广应用,将成为众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领域。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切实加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改革当前人才选拔和考评机制,重视实用型人才;利用南阳丰富资源,建立多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聚集区。
鉴于张英君的优异表现,2014年,他被南阳市政府聘请为“南阳市工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食品医药产业)”。
张英君还为南阳黄酒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发展思路,获得南阳黄酒协会认可并被聘请为专家。2015年12月25日,在张英君的策划组织下,首届南阳黄酒论坛暨南阳黄酒品鉴会在我校召开。会上,他做了《南阳黄酒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让经典的更经典,新潮的更新潮”的发展理念,希望加强校企合作,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把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黄酒推向国内外市场。
西峡素有“中国香菇之乡”称号。2015年初,在西峡县政府召开的一次校企合作洽谈会上,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主任陈东旭提出了香菇品种选育、野生菌训化等13个困扰他们的问题,张英君针对问题,逐一分析,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思路。陈东旭既震惊又赞不绝口道:“这个老师是学啥专业的,从食用菌育种、培养到加工工艺、机械设备等问题都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思路!”后来,两人成了朋友,在科研和事业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合作。
科学的探索和追求永无止境。张英君怀着满腔热血,努力将自己所学知识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探索了“实战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多参与实践活动,贴近生产‘实战’,早日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这是张英君的心愿,他一直在为之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