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萍一支笔 胜抵十万军





  天空暗淡,无一丝曙光,他面向大地从容就义,年仅 40岁。这天,成为中国新闻史上黑暗的一天!他是人称“新闻全才”的邵飘萍。
  在此之前,邵飘萍就由于抨击军阀罪行而被逮捕,但那段“忽忽三载,日与浙江贪官污吏处于反对之地位,被捕三次,下狱九月”的经历并未使其退却,他在给夫人的信中依然表示:“以傲骨天成,欲以新闻记者终其身,不事王侯,高尚其志。”两次流亡回国后,他复刊《京报》,继续抨击北洋军阀、帝国主义。前辈为民族大义而斗争的勇气令我唏嘘不已。
  为什么甘愿身处漩涡浑水,甚至付出身家性命?原因在于前辈心中有大理想、大抱负。他不为“小我”所困,用锐利的笔尖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把为他人和社会谋福利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
  在浙江高等学堂时,邵飘萍就关注各界仁人志士对“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的讨论,在大学时感悟到知识分子不能独善其身而要兼济天下,要有国家及民族利益至上的责任感。他写的时评和随笔主要抨击丑恶,揭发时弊,崇尚爱国主义;愤慨于外国通讯社左右中国舆论,他创办北京新闻编译社;他大书“铁肩辣手”四字悬于壁上与同仁共勉;他主张记者应“尽自己之天职,平社会之不平,苟见有强凌弱,众暴寡之行为,必毅然伸张人道,而为弱者吐不平之气。”
  心有猛虎远远不够,才华配得上理想才不至于沦为空想。一直以来的努力与积淀铸就了邵飘萍的“资本”。他自幼学习刻苦,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写作稿件,在国外留学时研习法律和政治,第二次流亡时一边在《朝日新闻》工作,一边研究苏联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他的采访技巧高超,在广泛编织交际网络的基础上,随机应变,侧面迂回,常能报道出独家新闻、内幕新闻;文字恣肆流丽,状物记事准确客观,鲜明生动,议论辛辣,见解深刻。
  “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邵飘萍是伟大的历史记录者,历史的一页也为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前辈始终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拼搏着。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看护,对本真的逼近,对美的追求,对公义的捍卫,对丑恶的鞭挞,是他,也应是所有媒体人永生不懈的追求。
  面对新闻工作这一行业,我常感慨万千。受行业特征所限,快节奏高强度,四处奔波,工作十分辛苦;可又能时刻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抚摸、书写与推动“明日之历史”,在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方面更是具有独特作用,若能“开启民智,向导国民”,参与社会变革,何其幸运。人生啊,需要许多不羁和自由的勇气。很难想象,一个私欲膨胀、畏首畏尾、毫无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闻工作者,能够采写出广大人民喜爱的、推动时代发展的作品。
  如何将自己磨炼成为真理的守望者、舆论的代言者、正义的维护者?飘萍前辈以实力为基,初心为翼,不坠其志,不弃前路。而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48个字,则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人生如断梗飘萍,有何不可?面对仅有一次的人生,面对蓬勃的未来,勇敢去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