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个世界的祝福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书中以一个哲学家艾伯特向苏菲传授西方哲学为明线,以艾勃特上校频频向苏菲邮寄并让其代转另一个苏菲不认识的女生席德这个令人困惑的事情为暗线,拉动了整本书故事情节的发展。
随着苏菲哲学课程的深入,渐渐地,我们看到了整部西方哲学史。作者由于采用了老师讲课式的时间安排顺序,使这本书的叙史部分易被读者接受,并且可以完整地看到西方普遍认同的西方哲学史的条理顺序———苏菲想必也一定会认同这个观点———在逐渐地深入后,苏菲逐渐地通过独立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和观点,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思考。例如,当学到柏拉图的洞穴神话时,苏菲就产生了对自己本身灵魂的思考。老师讲课式的写作方式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这样读者可以将自己的思想与字里行间流露的哲学思想对比,从而更吸引读者,更有教育意义,从而达到使读者在思考———追问———再思考的上升螺旋中了解西方哲学史的目的,更具传播力。
文末的最后一部分提到了苏菲在发现自己是书中人物后和艾伯特一同逃离艾勃特上校控制的事情,提到了音乐中的对位法和最后的哲学课———宇宙论,这是很奇妙的,关于哲学史的书中出现这两类或许是好几类———“新宫”的学院那里还提到了文学、科学———哲学以外的学科。
本书的作者乔斯坦·贾德,是一位世界级的挪威作家,1952年8月8日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并于奥斯陆大学获得斯堪的那维亚文学系挪威文组的学位,曾担任文学与哲学教师,其擅长以对话形式述说故事,能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作品动人心弦,启发无数读者对个人生命、对历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讨。这些是《苏菲的世界》作者的个人背景,也是《苏菲的世界》的一个背景。
为什么要提及到这些呢?
显而易见地,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作者是有深厚的知识、技术功底,因此,我们不用轻易怀疑这本书的文学语言组织方式。此外,我们也应该了解,作者本身就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思考着哲学、社会、宇宙的作家的人所有的表达个人思想的写作目的,即要求我们去分析这本书中所要表达的另外一些东西。
而且,要知道,《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一本书,并且传达着深厚的西方哲学思想,更重要的是作为“史书”,它写的是现代的内容,即它反映这个时代。而现代,是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的时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个最坏的时代,因为,人们直接面临着自己的生存问题。而此时,之前引导人们的主流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和高度发达的冲击下,已荡然无存。“我们将去往何方?”———这或许是作者对世界的提问,而对宇宙的思考、现代科学的引出,是作者的一份思考;音乐中对位法的提出,代表了世界发展可能的和谐共存性———但他们都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中苏菲世界中的思考,借由席德的角色,“看这本书的我们是否也是一个可能性”———这是作者要传达的后现代哲学思想之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可能性的思考———“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宇宙实验中的一种可能性”。
这本书是一部西方哲学史,据上所述,现代的哲学思想也隐含其中———你是否还记得,艾伯特所说:“可能,艾勃特上校本身也在其中。”———因此,作者本身的思考在其中是不足为奇的———作者本身也是时代的一部分———即,这本书的真正背景是它的“同代”,作者思考的时间年代。由此,当我们看到东方哲学思想贯穿其中时,是不必大惊小怪的。此外,“宇宙可能是循环的吗?”———这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思考———向东方询问———更至于,向东方求知———你还记得席德的话吗?“我们也是星尘。”———东方的哲学思想,是作者的,也应该是西方世界对那个问题的答案。
但请记住,我们都存在于此,因为,我们属于一个世界,纵然我们是两种世界。
但,这或许也是这位擅长写作、哲学、神学的作者搞得鬼呢?———和14岁的苏菲一样。———“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从不会停止质疑。”———“苏菲的世界,艾伯特”。
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我们都是彼此可以认知的存在,因为,我们是一撇一捺支撑着的人,我们彼此依托,我们的世界相互祝福———“谢谢,来自你的世界的祝福。”———如果,席德和她父亲和苏菲与她的老师能相见的话,相互的第一句应该会说这句话吧。
……———“那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