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压群芳展风采 不负众望摘桂冠

——记第八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郑州大学代表队


  近日,第八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42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参赛代表队齐聚一堂,同台竞技。其中,由我校教务处副处长鄢文海教授领队,临床医学系2012级七年制本科生韩璐鸿、郑梦真和2012级五年制本科生刘洋、柏舒雅4名同学组成的郑州大学代表队过关斩将,一举夺得总决赛特等奖,这也是我校在该项赛事上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在队员集中培训期间,校领导刘炯天、邢莹、张倩红、阚全程、谷振清还曾到东校区临床技能中心看望参赛选手。“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代表的是郑州大学,我们要展现郑州大学的实力与风范。幸运的是,我们做到了!”郑州大学代表队的师生表示。
  层层选拔,组成最强“战队”
  自第八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筹备工作启动以来,学校教务处即开始统筹规划,制定参赛队伍选拔及培训工作方案,选拔面向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同学们纷纷报名,希望能为校争光。2016年9月中旬开始,由我校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临床医学系等相关部门通过基础理论考核、临床技能测试、心理测评等方式,对近200名报名参赛学生进行层层选拔,逐步选出12名优秀同学作为种子选手。
  接着,由我校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马超副院长带队,王忠振教授担任主教练,分别从内、外、妇、儿、急诊及影像6个科室抽取10余名专家组成教练组,对12名种子选手进行集中培训。
  随后,我校第一附属医院、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在东校区临床技能中心举行参赛选手选拔赛,从12名选手中筛选出8名确定为种子选手再次进行强化培训。最终,通过进一步的考核选拔,优中选优出4名选手组成郑州大学代表队。代表队在华中分赛区获得最佳风采奖,并晋级总决赛。
  严格训练,锻造专业“尖兵”
  早上7点起床,然后跑步、吃早饭。8点准时开始训练,这一时间段主要进行仿决赛模式训练。12点,吃午饭,稍作休息。下午2点半,继续训练,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交替训练。晚上6点,吃完饭,稍作休息。随后,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晚上12点左右,训练结束。“在决赛前一两个月的时间,每天训练强度都很大,学习内容也很多,刚开始有点不适应。”郑梦真同学笑着说。
  第二阶段的培训工作主要由一附院负责。一附院30余位名医名师组成了培训教官团队,通过五个阶段的强化培训,每周小考核、12进8、8进6、6进4选拔考核以及与赛程赛制对接的赛前冲刺考核,采用基本技能分项培训、复杂项目的综合训练、针对薄弱环节的过关式训练等多种方法,训练中全程实战、以赛代练,对参赛学生进行了全部90个比赛项目的全面系统培训。
  “刚开始因为操作不够熟,闹了很多笑话。”柏舒雅说,“师兄师姐一直都陪着我们,手把手教我们应该怎么做,向我们传授经验。他们上过赛场,更了解比赛的重点。他们的教导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
  参赛队员每天坚持“赛道式”训练,不断加强综合性、学科交叉模拟赛题及临床思维、团队配合的训练,临床操作的精准度等综合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以至于在比赛中表现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为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夯实了基础。
  稳定发挥,团结一心终得胜比赛共分两轮初赛、半决赛、决赛三个部分,历时两天,全程采取“赛道式”模式,在决赛部分增加“抢答式”环节。各场比赛胜出者自动晋级下一轮比赛。
  比赛时,韩璐鸿和她的伙伴们身穿手术衣、白大衣,佩戴选手证、背标、胸标。各参赛队伍选手编号为A、B、C、D。A选手韩璐鸿除了要进行操作外,还扮演着分配任务的“领导者”角色。“B选手刘洋速度快、操作熟练、记忆力好,对于细节把握能力好;C选手柏舒雅判题的准确度、精确度高,可以帮助我们避开题目陷阱;D选手郑梦真思维灵活,经常提出建设性的想法。”在训练过程中,韩璐鸿已经把队员们的长处和优点熟记在心里。
  “比赛中也有一些小意外,比如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喉镜有些小问题,有些操作仪器因为和之前使用型号不同耽误了点儿时间,但整体还是比较顺利。”刘洋说,“因为比赛之前训练得很全面,准备也比较充分,虽然时间上有些紧张,但好在没有特别大的失误。这次拿了特等奖,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奖项荣誉只是一个方面,也许只有我们才能体会,最珍贵的是这份经历和过程。”郑梦真说。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