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压抑,并不是永远消极
——谈谈那些“小确丧”
谈及丧文化,大部分人都还很陌生,然而如果说到“葛优躺”表情包,则很少人会说没见过。不知从何时起,以“葛优躺”为代表的颓废表情包和类似用语逐渐风靡网络,“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颓废到忧伤”等词渐渐变成人们的口头用语。一些人认为,丧文化反映了一些90后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地活着。然而从整体来看,却不得不怀疑这样的结论带有对90后的偏见色彩。虽是一种担忧,确有些过度。
同时,丧文化的传播也是年轻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在网络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有比起写日记外更多的宣泄情绪的方式。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消极情绪,有的人选择自己独自消化,有的人选择把情绪和别人沟通。有时候或是朋友的关心,或是陌生网友的暖心评论,就能治愈心里的疲惫。90后的敢说敢做,只不过把那些以前大家各自隐藏的疲惫与消极放在明面上。不再压抑,并不是永远消极。
丧文化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比如受逐渐固化的社会阶层影响。90后生活的时期,国家经济发展重心逐渐从注重速度偏向到注重质量上。因此,个人的发展也逐渐从“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变为“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在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社会趋势下,“出身定论”也影响了一批励志奋斗的人放缓脚步,灰心丧气。丧文化的产生,是这批奋斗受挫的青年们的内心写照,未来发展前景迷茫,前进的路太坎坷。他们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犹豫,有的人选择“一躺到底”,有的人选择再走走试试。于是对那些继续前进的人来讲,偶尔的颓废和自嘲其实也是缓解压力的一种宣泄方式,停下来歇一歇,然后再接着走。通过这样的吐槽与打趣让自己喘口气。这就像学习中偶尔的偷懒,虽然让人留恋却并不会有人止步。同时,这样的“丧”也是敢于面对自己的表现。相比那些沉迷在自己白日梦中的空想者,他们更认的清所处的现实环境的严峻和自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所处的位置,虽然带有悲观情绪,却也不乏一些远见想法。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丧文化的发展也从一方面反应了现在青年的艰苦朴素素质的下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年代,无数的士兵们为了保家卫国前仆后继,奋斗牺牲。他们也会疼,也会想家,却没有退缩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从乡村到城市,农民、工人、企业家等等都积极投身于建设之中,“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等新时期涌现的积极代表,影响着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了中国国力的显著上升。和这样即使现在回想还有余热的时代精神比起来,丧文化不得不让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惭愧。同样是青年,虽处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时代使命,但使命确是一样的重。居安思危,先辈们为我们打出了安逸的环境,如果我们在安逸的环境里颓丧,难道不会愧疚不安吗?
丧文化的发展确实令人担忧,可确却远远不到把90后称为“垮掉的一代”的程度。在某个针对调查大学生的问卷显示,多数人发消极的图片只是“好玩,既发泄了情绪,也有种滑稽的感觉。”近半数的人并不认为发消极图片是表示自己的无能,对前途的消极。超出90%的人将这样的自嘲方式看做乐观的自我疏导方式。
“丧,是接受平庸,却不甘心。”在网上看到有人这样的发言,让我印象很深刻。是不甘心的想想,还是不甘心的做做,全看你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是拿“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给自己鼓励,还是用“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给自己的颓丧以可怜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