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执着不羁——《名人传》观后感
烟雨飘离的日子,思绪也老是漂浮不定。西方三大哲学的终极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时不时地盘绕心间,眼前的秋风萧瑟、云雾缭绕更是让人愈发的茫然。
近日,读《名人传》,咬文嚼字,自我感觉外国名著甚是难读,一在文化背景,二在人物名号。《瓦尔登湖》如此,《名人传》亦是如此。不过,其中的米开朗琪罗章节却深深地震撼了我。“他在博洛尼亚塑造尤利乌斯二世的铜像时,他和两个助手睡在一张床上,他连张床都懒得去买。而且不脱衣服和鞋子睡觉。以至于有一天腿部肿胀,他只好把靴割破,连腿皮都剥下来了。”当读到这段话时,一股莫名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他的行为无关吝啬,只因专注。我看到的是一份为艺术而献身的执着,一个忽略肉体疼痛的灵魂,这种忘我般的投入值得敬畏。
为了建造一个纪念物,他会用很多年的时间到矿石工厂去建筑运石头的路,精心挑选石头。一旦接手就追求完美,绝不“亵渎”艺术。他一个人包揽一切:斫石工人、手工人、工程师,他选择类似苦役的生活,只为追求更完美的艺术。一个人躺在18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以超人的毅力夜以继日地工作。历经四年零五个月终于完成创世巨作穹顶画《创世纪》,此时37岁的米开朗琪罗已累得像个老者,由于长期仰视,头和眼睛不能低下,甚至连读信都要举到头顶。
米开朗琪罗真真正正地演绎了伟人的伟大之处。一生不惜一切代价,痴心于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不卑不亢,虽是悲剧的人生,但遇事专注不羁,于他而言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洒脱?拉斐尔看到西斯廷的天顶画后曾说:“有幸适逢米开朗琪罗时代。”其作品风格还几乎影响了三个世纪的艺术家,由此可见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对人们有着强大震慑力。不过,相比于米开朗琪罗的无畏付出,我认为其现有的名誉似乎轻于鸿毛!
一个章节的时光,拨开了眼前的谜团。我从哪里来真的不重要,因为我们无法控制。我是谁似乎也不太重要,因为无法选择。人生一世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我要到哪里去?”是梦想的巅峰还是碌碌无为的市井?我想我会选择前者,那么从此以后执着追梦、不羁市井可能就是余生的最大追求! (王佩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