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院才子,古诗新意抒幽情
记者现场采访袁伟杰 王程龙/摄影
“无平亦无仄,悠悠我自歌,无格亦无律,哪管世人说。”这是我校文学院2014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袁伟杰在他创作的古体诗《铗歌行》中的创作独白,已有三年创作古体诗经历的他,诗作数量多,类型不一,涵盖怀古、言志、思乡等,被同学们赞誉为“洛阳吟诗男”。
兴致初起,写诗已然成生活袁伟杰在高中时期就迷恋古文,喜欢用古文为身边的同学写一些简单的人物传记。上了大学之后,通过在网上浏览各种文学部落的文章,发现自己对别人创作的诗、词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古体诗,或是想念家乡的愁思,或是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苦闷,都让他极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深刻地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对他创作模式的启蒙影响最大的是一个网络词手小楼,“我最开始尝试为这个‘偶像’写贺诗,因为我反复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自己独立创作呢?别人可以做到的事为什么我不能做到呢?”于是他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截止到目前,他大概创作了一百多首诗,诗的灵感都是源于生活,比如在上课时老师播放的影视鉴赏视频,看过之后触动较大的就成了诗里的素材。
当然,创作过程中免不了要遭遇“瓶颈”。“有时候觉得自己感情到了,就想赋诗一首,然而却找不到一些合适的词来连接,就会被搁置起来。”不过,他总是会有办法去克服。“我会尽力去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没灵感了就出去走走,积累一下诗中能用到的意象,获取新的灵感。有时候,别人偶尔说出的一句话,仔细揣摩也会发现灵感。”现在,只要给他一个主题,袁伟杰就能在1~2个小时之内完成一首新诗。
长于创新,旧体新诗见真情袁伟杰的诗歌语句新颖,富有创造性。他的诗歌语言不断创新,如《奉旨而作》中“风雨岂摇墨者意,云霞不改文人心”,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极富魅力。他还引用前人诗句,使其在不同的时代产生新的意义,让人回味无穷。我校有写诗经验丰富的郑黎阳老师见到袁伟杰的作品后,大加赞赏:“袁伟杰的古体诗创作值得肯定,诗作针砭现实,言意深刻,可以找到刘禹锡、柳宗元的余韵,而诗作语言推陈出新、鲜活精彩,又有李贺、李商隐的遗风,这在当下可称为‘陌生化’之美。”
创作需要天赋,更需要大量的情感投入。袁伟杰告诉我们:“首先,写诗感情最重要,内容要有意义;其次,要保证诗歌创作大框架的要求,不能违背其基本的创作原则。”他平时会看很多书,尤其是像《稗官野史》之类的史书,对写诗很有帮助。对此,袁伟杰表示:“我希望通过广泛涉猎,能像词人辛弃疾一样,什么都能写,尽量使自己的诗作不单一、不乏味、有内涵。”
曲径通幽,一纸文墨展情怀在写诗的人越发稀少的今天,坚持古体诗创作的袁伟杰显得难能可贵。袁伟杰还给那些想要从事诗歌创作的同学们提一些建议:“当遇到自己想写的东西时,可能你的脑海中不会立马连词成句,只是瞬间性的出现那么几个词,这时不必太刻进行创作,随手记下自己的构思就好。随后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合适的意象,最后便可出手成章。”袁伟杰的好友陈乾说:“在我看来,伟杰博学多识无可厚非。平日里勤俭节约,严于律己,遇到疑惑会及时与人沟通,做事儒雅斯文,很有君子风范。”
除此之外,袁伟杰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无限憧憬。毕业之后会先找工作,维持基本生活,并依旧坚持写诗,如果能在写诗方面做出一番成绩的话,他希望自己可以融入文坛,成为职业作家,把爱好变成自己的职业。另外,他对中国古典文化兴趣颇深,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发扬中国的优秀诗歌文化。 (张明明王佩毅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