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绽放芳华
——校大学生艺术团四十年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侧记
不忘初心 绽放芳华
——校大学生艺术团四十年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侧记
大学生通讯社:胡乐乐
镜头聚焦校大学生艺术团四十年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我们的艺术我们的团》主题晚会。美妙的音符,柔美的身姿,感人的深情,热烈的青春……在每一位观众的脑海中久久萦绕。一朵芳华的绽放,一首荡气回肠的歌。为寻香溯源,记者追星踏月,终不负还原一副绝美的画卷!
文化传承 四十年相聚叙真情
11月25日晚,大学生艺术团四十年艺术成果展演在花园校区文体活动中心举办。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赵刚,省文联副主席、省音乐家协主席兼秘书长李仲党,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郭蔚蔚,校党委副书记高京燕,副校长刘汉东,正校级领导曹兴霖,原校党委副书记、校关工委主任石品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原艺术团成员回校倾情演出,精彩的节目充分展现了华水人爱国、爱校、尊师、重艺的情怀。
展演共分为“情系水利”、“流金岁月”和“桃李芳华”三个篇章。艺术团的传统节目:《难忘的旋律》、《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奋进的水利人》等曾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斩获殊荣。当舞台上再次唱响这些熟悉的旋律,当背景中回放出当年排练、演出的视频时,不禁让观众们既唏嘘光阴流转,不少队员为之潸然泪下。艺术团指导教师史秀玉与队员们深情演唱《我爱你,中国》,师生同台,掀起阵阵欢呼。马龙海(1983级地质专业)和女儿马劭加的合唱《今夜无眠》掀起了一个小高潮。马劭加深受父亲影响,从小爱好艺术,此次专程为回母校的父亲助演。当父女二人深情对视、完美呼应时,现场不禁响起阵阵掌声,艺术之美就是这样代代传承!最后新老团员同台深情演绎《友谊地久天长》,把展演推向激情的高潮。
回首大学生艺术团的历史,是相亲相爱,风雨同舟的四十年!艺术团的指导教师与队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四十年再聚首,当老师握着队员们的手亲切地叫着每个人的名字,无不牵动着每一个人最深的回忆和感动!新老队员之间也建立起深厚的传帮带情谊,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分担训练和生活中的枯燥与痛苦,共享收获后的喜悦与丰收。参加展演的来队员们毕业后在天南海北工作,他们有的从新疆、云南等地甚至从国外专程赶回,有的为了展演屡次多地奔波,有的就为了匆匆一面,再见一见老师,再看一看熟悉的舞台和校园。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1岁(刘桂芳,曾担任艺术团团长,78级水工专业)最小的16岁;身居高位,有的事业有成,有的携妻带子,有的结伴归“家”……是什么力量让这些队员从天南地北重聚首、再回家?是他们对母校的感情、对艺术的挚爱、对恩师的敬重!此夜,芳华属于他们!重逢忆青春、以歌舞表深情,共话华水记忆,再现青春风采。
芳华绽放,四十年付出结硕果
艺术团成立于1977年10月,从成立初期到现在呈现阶段性发展,已经整整四十年了!在这个流动的艺术团里,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在这个1000多名成员中,年老的已经有孙辈,而青春年少的95后正以对艺术的执着而默默的付出。晚会现场,记者采访了一位艺术团成员:“每次大型演出完,我们基本上都是哭着回来的,因为我们的付出终于得到肯定。有时,学校寒暑假其他同学都回家了,我们为了演出还要留校排练。多少次我们心中不解,这又不是我们的专业,我们这样做值吗?每次快到放弃的边缘时又被自己的决心拉了回来。这是我们的选择,这就是我们的青春。每次演出完台下的掌声和台上的奖杯就是最大的支持和鼓舞。” 一旁的队员插话说道,“艺术团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这里的兄弟姐妹都是一起洒过汗水的,团结已在汗水中扎进了我们的骨子里,融进了我们的血液里。”
携春之精华、采秋之神韵。正是一代代艺术团成员的坚持与付出、团结与担当,不断的为我校艺术教育增色添彩。沉甸甸的奖杯,金灿灿的证书是最好见证。四十年来,大学生艺术团创作及编排的节目共获国家级奖22项、省部级奖211项、优秀组织奖22项,4次受到水利部电贺表扬、1次受河南省通报表扬、4次受学院嘉奖,荣立二等功1次。2000年以来,在河南省普通高校五次公共艺术教育评估中,连续五次获得一类学校(全省仅三所),曾被河南省专家组誉为河南省理工科院校的典范,被省教育厅有关领导誉为“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一面旗帜”。2010年10月获得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每十年评一次);中央电视台与河南电视台录制的我校公共艺术教育专题片于2016年12月16日、19日分别播出(全国共两所高校,河南省唯一一所)。创作、演出的作品除多次获奖外,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电台、市级电视台电台播出;《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水利报》、《河南日报》等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我校音乐教育的情况和大学生艺术团的事迹。大学生艺术团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回首大学生艺术团的历史,是芳华绽放、艺术梦圆的四十年!四十年来,一代代华水人深受艺术的滋养,这里的时光是他们青春年少自信轻盈的岁月,更是他们人生砥砺前行的慰籍和回忆!四十年来,大学生艺术团不辱使命,用奉献和汗水铸就了艺术教育的成就,用奖杯、奖状照亮了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星光大道
艺术担当,四十年坚守显情怀
提到大学生艺术团,就不能不提两位指导老师——李以明,史秀玉。
“工作上的伙伴,生活中的伴侣。应该是对李以明老师和史秀玉老师最好的描述。”艺术团成员李定锐说,“工作上,两位老师追求工匠品质、一丝不苟;生活中,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充满正能量。两位老师是艺术伉俪,也是我们的精神向导。这几天老师都没有怎么合过眼,陪我们一起排练,凌晨两三点才结束,看着两位老师如此这般,我们十分感动。两位老师对我们每一个艺术团的成员就像对待孩子一样,虽然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迹,但平平淡淡之中更显世间真情。在两位老师的熏陶下,我们也更加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对艺术作品也有了更深地领悟,乐意为传统文化尽一份心。”
李以明老师是一个具有浓厚爱国爱校情怀的人,他一直致力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他想用自己的方式更好地诠释传统文化艺术。李老师来华水有四十多年了,为人谦和低调,专心于自己的艺术。尽管华水是一所理工科高校,一些音乐设备、艺术设施还不够先进不尽完善,尽管多所外校的音乐学院多次诚心聘请,他都一一婉拒,还是选择了扎根华水。因为这里有“我们的艺术,我们的团!”
回首大学生艺术团的历史,是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的四十年!艺术团跟随学校从邯郸到郑州,排练地点从浴池更衣室到冬天的游泳池,从花园校区的文体活动中心到东区的玻璃排练室,无论条件如何变化,艺术团始终坚持长期训练与演出实践相结合,始终坚守艺术传统与时代风尚相结合,节目推陈出新,内容形式丰富多样,不断满足文化强校、文化育人的需要。
不忘初心 昂首奋进新时代
回首大学生艺术团的历史,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四十年!四十年来,大学生艺术团在“传播高雅艺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弘扬时代主旋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初心指引下,做到在全国普通高校国家级艺术大赛中有艺术团给力的声音,在全国重大水利工地上有艺术团慰问的身影,在我校重大艺术活动中有艺术团倾情的参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情系水利、自强不息” 的办学精神,注解了“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特色。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举行大学生艺术团40年艺术成果展演,是对学校40年艺术教育的总结和梳理,更是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树立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华水将以此为契机,再创艺术教育新辉煌!
大学生艺术团——一代代华水人的青春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