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铁饭碗” 看重好平台
我省医学卫生类专业毕业生招聘市场出现“淡化编制”用人趋向
本报记者 崔静 吉致 陈智乐 范庆玲文 丁毅民图
随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尘埃落定,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改革工作正有序推进,深圳等地已经率先展开取消医生事业编制的改革。4月22日,2017年(春季)河南省医学卫生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在我校火热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往年招聘中备受关注的“编制”元素,在这场招聘会中正悄然变化——招聘单位和求职者均呈现出“淡化编制”的趋向,“编制”这个“铁饭碗”似乎正在被供需双方悄然打破。
没有“编制”,非公有制医院也受青睐
此次招聘会规模可谓宏大,据悉,招聘会共提供岗位27102个,共有来自省内外的670余家用人单位前来延揽人才,吸引了郑州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以及我校和三全学院等省内外多家医药卫生类大中专高校的近万名毕业生前来应聘,用人单位和参会毕业生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招聘会主要承办单位——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招聘单位中非公有制医院和企业比之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公有制医院所提供的岗位中,多数为人事代理等性质的岗位,仅有少数单位提供编制岗位。
在前来招聘的周口爱尔眼科医院、河南宏力医院等数家非公有制医院的负责人看来,以往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非常关心“有无编制”的问题,今年的招聘会上,“编制”元素确实不如往年凸显,这为医院延揽人才带来了好机会。
南京同仁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位于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存在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此次招聘会上,该院共收到了139份简历。经过一天的面试,现场就签约了19名本科毕业生。该院人力资源部主任潘盛青告诉记者,通过在河南两年来的实际招聘情况看,目前,在河南就业市场的大学生求职者正在不断看淡编制问题,这对不少医院而言也是利好,能够及时招聘到满意的人才。无独有偶的是,参加此次招聘会的几十家非公有制医院均有较好的收获。
我校管理学院社会医学与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博士、教授吕晖认为,作为新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鼓励并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通过“鲇鱼效应”,倒逼公立医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民营医院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阶段后,正逐渐成长起来,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为医疗卫生人才提供了优厚的就业条件和良好的工作平台,与公立医院形成了竞争局面。
“编制”改革,公立医院触底“深水区”
随着编制管理改革向医疗机构逐步深入,像“顽石”一样存在多年的编制制度也出现了松动。在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中,大多数招聘单位的招聘工作者赞同“去编制”的用人机制,一些“走得远”的单位已开始实行去编制改革。
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副院长苌海告诉记者,消除编制是大势所趋,他们医院正在实行“编制备案制”。
编制备案制与事业编制有何区别?对此,苌海解释说,人事代理在待遇上正逐渐向事业编制靠拢,进而实现同工同酬,而在其看来,“编制备案制”要优于以上两种制度,对优秀人才更有吸引力。据悉,许昌市一家医院经过改制,现已实行股份制,对于新招收人员主要采取合同工的形式。而河南澍青医学中等专业学校招聘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今年所有的岗位都是编外合同制。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提供带编制岗位的公立医院负责人也赞同“取消编制”,打破“铁饭碗”的举措。
信阳市光山县中医院招聘负责人表示,他们医院目前试图通过编制来吸引人才。谈到取消编制后的计划,他表示可以考虑利用高薪资、养老保险等优厚的福利来吸引人才,相信取消编制不会对医院造成太大影响。
吕晖教授表示,目前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薪酬制度改革是硬骨头,只有取消编制,实行同工同酬、优工优酬的制度,才能使公立医院“活”起来,使人才流动起来,对医院和个人发展均有裨益,最终受益者将是广大群众。
求职者转变观念:平台比编制更重要,打铁还需自身硬
不只是招聘方呈现出“淡化编制”的趋势,不少求职者也对曾经的“铁饭碗”表现出了平常视之的淡定态度。
在记者对数十名求职者做的一个小调查中,超过80%的求职者表示,在个人求职过程中不会将“编制”当作必要条件,相比而言,平台比编制更加重要。
毕业于吉林大学的河南籍学生小王在招聘会当天就签到了南京同仁医院。他表示,自己看中的是医院提供的发展平台。来自我校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的2012级学生小万说,在逐步取消编制的背景下,他不会再把编制看得特别重要,虽然部分医院会提供编制,但更加看重的还是单位的发展前景。
“取消编制,某种程度上讲,对毕业生尤其是医疗卫生专业毕业生来说意味着一种公平。”我校三全学院2013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小张认为,取消编制意味着大家是同一个起跑线,杜绝了一些暗箱操作的黑幕,大家可以各凭本事追求更好的发展平台,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
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的臧涛老师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对新医改等相关政策对就业的影响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臧涛认为,淡化编制能够有效帮助求职者找到更具有发展潜质的就业平台,淡化编制意识、去编制化就业能够为青年人参与“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求职者只有练就过硬的素质、精湛的技术,才能真正拥有“铁饭碗”。
河南省医学卫生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分市场主任、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崔金奇博士向记者解释,取消编制有利于医院内的人才流动和医生个人的成长与提升,但适应这种体制改变需要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多方努力,淡化“编制”意识。如我校及三全学院等高校已将“编制”问题纳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聘请专业老师为学生详细分析相关政策,讲解去编制的利与弊,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