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鉴史·明理·筑梦”—“四课联动”精心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品牌
“尚德·鉴史·明理·筑梦”
—“四课联动”精心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品牌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梅 大学生通讯社 张亚雯 黄一
为增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在扎实做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谋划“四课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四个教研室结合四门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和实际需求,紧密联系时代主题,分别推出了由课堂实践教学延伸的大型课外学生实践活动——“尚德·鉴史·明理·筑梦”。即在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文简称基础)教学中开展“尚德杯”演讲大赛、在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教学中开展“鉴史杯”历史情景剧大赛、在第三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下文简称原理)教学中开展“明理杯”课程辩论赛、在第四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文简称概论)教学中开展“筑梦杯”微视频大赛。这四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既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延伸,也是把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学生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有益探索,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整体性推进的大胆尝试。
“四课联动”——生于理论,落于实践
面对多年来老生常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汇智慧、聚新思,他们敢提、敢想、敢做,付出心血、摘取硕果。于是,一套新颖又先锋的教学理论悄然问世----“四课联动”。
自2015年4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针对思政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且方法单一、课堂教学吸引力不强、认同度下降等问题,不断进行教学改革,逐步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理念先进、方法多样的“四课联动”教学新模式。以突出学科整体性,加强各教学要素的沟通融合,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扩大教学参与度、提高课程认同度和吸引力。
具体而言,“四课联动”教学模式是指,“基础”课在教学中贯穿主题演讲(“尚德杯”),“纲要”课在教学中融入历史情景剧表演(“鉴史杯”),“原理”课程以课堂辩论为主要形式(“明理杯”)渗透课堂教学,“概论”课将微视频制作赛(“筑梦杯”)纳入课堂教学环节,在四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内容间、师生间、教师间、课上课下等要素间的联动融通,形式新颖,并最终通过四场校级比赛,放大课程效应的一种课堂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了课程整体性,实现了内容间有机高效的互通联动,形式多样、规模不一的课堂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参与度和认同度,深受学生欢迎。
“尚德杯”——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德”。从课堂教学实践由发,以学生问题为导入,将《思想通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与时代主题相结合,确定每期演讲主题,再结合新时代华水学子蓬勃向上、生机勃勃的品性特质,教之以“尚德”,践之以“演讲”。
2014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团队顺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改革要求,采用最能彰显个性、激发热情、凝聚人心的演讲形式,在紧紧把握时代主题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了最切合主旋律要求的演讲主题,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增强了我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联动。主题演讲设置班级初赛、全校复赛和半决赛等环节,选手们经历过层层选拔进人总决赛。通过“尚德杯”演讲大赛,展现了我校大学生的青春活力,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大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引导大学生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
“鉴史杯”——以人为整知薄失,以史为鉴知兴替
活泼生动的历史情景剧与深沉悠远的历史之间强烈碰撞出的火花,将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学生们的目光牢牢吸引,于是枯燥的内容化作跳动的新鲜活力注入“历史情景剧”的壳中。
“鉴史杯”历史情景剧大赛不影响课程其他内容的教学,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紧密结合大纲要求拟出每个章节的历史情景剧典型剧目,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历史情景剧,生动再现历史场景。大赛经过前期准备、中期展演和比赛、后期总结三个阶段,基本实现了学生课堂及课外实践活动的全员参与,通过历史情景剧将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既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又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生活;既学习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又培养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明理杯”——明而知天下,辩而传至理
“明理知耻,崇德向善”,经历史大浪冲淘沉淀下来的冗长而枯燥的道理,经巧妙转化,使参与课堂的每位学生将自己的见解看法经淬炼后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哲学原理予以辩论。在课程辩论赛中,我们“辩思想、明道理”。“明理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辩论赛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团队倾力打造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是对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精神的落实。教学团队结合原理课程,从辩题、赛制、评分标准方面不断完善,用辩论赛的趣味性弥补原理课的抽象性,用辩论赛的思辨性强调原理课的逻辑性,用辩论赛的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辩论赛可将有限的课堂教学延续到课下,使课上课下有效结合。课下,指导学生破题打比赛的过程是对原理的综合运用。赛场上,对辩题、辩手及辩论过程的点评,也是一节别开生面的原理课。课程辩论赛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教学互动。课下教师与学生围绕辩题的讨论,比赛时的荣辱与共,都使思政课由冷冰冰的说教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共鸣。通过课下海选、课堂辩论、校级比赛三个阶段,尽量扩大其受众面,更好地体现其作为实践教学手段的涵义,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比赛中去,感受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魅力。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兴趣,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性。
“筑梦杯”——融进新媒体,共筑中国梦
华水学子——一群年轻又蓬勃盎然的生命,他们用镜头记录所思所想。他们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理论和基础原理,结合复兴路上的伟大旗帜—“中国梦”,将其参悟成秀色可餐的盛宴,塑造和完善大学生价值观。这一次,变硬生强塞为兴趣使然。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研室打造的全新教学实践模式—“筑梦杯”微视频大赛,活动宗旨在于通过动员学生广泛参与、自主制作的方式,促使同学们走出书斋、了解社会,树立“四个自信”,增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微视频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筑梦杯”微视频大赛以网络原住民——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记录自己是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悟,将教学活动从“以教材内容、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塑造为主”,把学生从教学的“客体”构建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广泛参与的过程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和风细雨的方式对同学们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最终化为自觉的行动。
“筑梦杯”微视频大赛有效利用了“互联网+”时代的各种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对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的有益探索。“筑梦杯”大赛不但开启了多元化的《概论》课程教学方法,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育人”的时效性和延展性;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启迪思维、完善三观、增强责任的新路径。“四课联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正不断深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明理杯”辩论赛举办五届:机遇/实力是成功的关键、知易行难/知难行易、个人的命运主要由自己/社会掌握、竟
争/合作更有利于社会发展、保护环境应以人为本/以环境为本,“尚德杯”演讲比赛举办四届:我的梦,中国梦、爱国主义、长征·信仰,传承、青春·使命·担当,“鉴史杯”情景剧比赛举办两届;重温近代史,传承中国梦、回眸历史,激扬青春,和“筑梦杯”微视频比赛举办两届:改革开放与家乡巨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每年有12000多名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四课联动”实践教学。据调查,80%以上的学生对相关课程活动表示非常满意,且参与决赛的选手们后来在整个大学四年期间的表现都很优秀。学生普遍反映经历过大赛后,
实践能、学习能力、创新水平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四课联动”实践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经验借鉴,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转变、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并“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供教学经验和理论支撑。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六有”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新模式、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