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红楼梦一回

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到心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红楼梦》,这部站在中华小说艺术巅峰的作品早已家喻户晓,字里行间为不同的人编织着不同的梦。

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在念初一,五六年的时间来回也翻阅了不少次,因为自身的文学素养不够,只能从表层来分析罢了。

四大家族的关系脉络让人有些琢磨不透,不论是那场其乐融融的螃蟹宴,还是雪庵鹿肉会,都有一种年轻人聚在一起的温馨和长辈儿孙团聚的天伦之乐,但就是在这背后,有王熙凤的精心策划,也有赵姨娘的心狠手辣,酝酿在平静府邸下的风暴莫过于一个“欲”字。生而为人,就无法逃脱贪婪的本性,它就像是绽放并滞留在内心深处的一朵罂粟花,或许在日常中并不会给生活带来太大影响,但是一旦触及自己切身利益,就极有可能化作魔爪,伸向他人,甚至是最亲的人。

真亦假,假亦真,真真假假中为这场盛世的红楼梦附上一层无法触及和点破的外衣,或许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凄凉的悲剧,但我却觉得这是每个人最好的结局。拿香消玉殒的黛玉来说,“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如此佳人焚稿断痴情,泪洒残烛悄然逝,有着道不尽的孤凉与悲戚,人们在轻斥贾府的大家长们拆散苦命鸳鸯时,也为高鹗写死了黛玉而叹惋,幻想着若是由曹雪芹来写这后半段,这位苦命女子或许就不会泪尽而终了。

但是换个角度想,如若黛玉不死,她的结局又会如何?有句话说,悲剧比喜剧更能震慑人心,像黛玉这种本身具有淡雅之风的女子,气质与心境早跟当时社会所不容了,她挪一步说一句,都是那么小心翼翼,在宝玉表明心意后,我们欣然看到她的成熟蜕变,可为何心添感伤,当初吸引我们的,不就是一个超脱俗世的冰雪女子吗?

踏破时间的洪流,这本书躺在历史尘埃中一直惊艳着时光,四大家族的起起落落仿佛是那一个时代的缩影,不论是这条复杂错落的爱情线,还是豪门暗斗的亲情线,都在错综复杂中慢慢理顺开来。或许这就是红楼梦的独特魅力吧,假的虚幻莫测,实的痛心疾首,而这一把无人懂的辛酸泪,就交于那庭院深深的回音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