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心融入课堂,你做到了吗?
纵观大学课堂,老师绞尽脑汁、推陈出新,而部分学生却依旧我行我素、做低头一族,更有甚者,逃课、睡觉、吃东西。课堂本应该是学生和老师思想碰撞产生火花的神圣殿堂,如今却成了部分老师的独角戏。
如何打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是一门学问。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如何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载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和尊重老师、尊重课堂。老师是知识的播种者,尊重老师是美德,也是学生的义务。学生通过课堂获得知识,接受教育;老师通过课堂传道授业解惑,实现理想。课堂是传输知识的载体,本应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而睡觉、吃东西等不该发生的不文明行为出现在课堂上,根本上还是因为我们的自制力太弱,不够尊重课堂、尊重老师、尊重知识和自己。因此,我们要全身心融入课堂,努力改掉这些坏毛病。
其次,课堂是我们与老师交流的平台,我们应学会主动与老师互动。大家会对老师上课点名莫名抵触,其实,点名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和老师之间信任缺失的表现。如果我们一直“逃避”课堂,那老师该与谁交流呢?课堂讨论是同学们表现自我的舞台,而我们中的大部分却只是“无声的参与者”。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讨论的失败有时不仅仅在于学生的沉默或个别学生的“无限积极”,还有老师可能成为言论垄断者,没有有效地承担起组织者、促进者、维护者的角色。我们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增加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双方在互动中得以成长。
再者,我们应真正领会课堂的重要作用。课堂是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课程的精华和重点呈现给学生们的载体,凝聚着老师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血,我们如果能够聚精会神听讲、跟着老师的节奏,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认为老师讲课内容可听可不听,自己看书就足以应付考试。殊不知,老师在课堂上教给我们的分析方法、学习思路以及延伸的知识点,是我们自学课本而不得的。所谓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你恰好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在分析老师的讲解思路以及自己理解课本的异同时,你会有更多的发现,也许会为你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总之,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全身心融入课堂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抓手。融入之后,我们会发现,课堂不再是禁锢我们身体的牢笼,而是我们放飞和提升自己思想的一方大舞台。让我们全身心融入课堂,用心感受课堂,尊重课堂,一定会别有一番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