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讲学尽职守 立德树人育新才

我校2016年“三大杯”教学竞赛侧记




  “我觉得给学生上课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教学竞赛就像是强心剂,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更有拼劲儿和动力。”2016年“力行杯”理工科组一等奖获得者、数信学院张颖芳说。

厉兵秣马练内功 三尺讲台秀技能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载体,这里有思想的碰撞、智力的角逐、师生情谊的积淀……课堂,更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前沿阵地和价值所系。对教师而言,讲台即是舞台,坚守讲台,磨砺课堂,传道授业解惑,让每位学生都能从小课堂看到外面的大世界,探求科学真谛,早已内化为每个理工教师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责无旁贷的使命。
  2016年下半年,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三大杯”教学竞赛,共有63名教师参加了竞赛活动。教师们在竞赛中展现的良好精神风貌和精湛教学技术,赢得了评委及现场师生的一致好评。当我们感叹于他们精湛的技艺、享受着精彩的课堂时,却不知他们背后所付出的辛勤和汗水。“在准备校级竞赛的那一个月,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才休息,甚至要通宵去找资料、做课件,一遍遍做试讲演练,不断修改教案串词。”“力行杯”其他学科组三等奖获得者、外国语学院李珩老师笑言,“知道自己得奖后,觉得这一个月熬夜、掉肉真值了!”
  要讲好一堂课,整理思路、设定框架、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教案串词、试讲修改等是必备环节。安全学院钟福平老师在比赛中抽到《煤的形成条件》一课,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讲解,把枯燥的科技理论讲得生动有趣,最终获得“力行杯”理工科组三等奖。钟福平说,“为了能够符合竞赛要求,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直到比赛前我还在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从语言组织、板书设计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调动情绪等,虽然累一些,但感觉收获也很大,发现了问题,明确了改进方向。”
  过程与结果同样有意义,如果把结果看做是目的地,那么过程就是沿途的风景。无论是赛前准备,还是赛后总结,对每个参赛者而言都有不同的体验。“参加竞赛,得到了不少优秀教师的点拨和同事们无私的帮助,这能让我不断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越崎杯”其他学科组二等奖获得者、应急学院申霞老师由衷地说,“参加教学竞赛以来,我在教学设计、课堂驾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教材和课程的理解把握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比赛让每位参赛老师看到自己的短处,汲取别人的长处。“很感谢有机会参与这样的竞赛,我不仅看到了与优秀老师的差距,还重新认识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重要性。”李珩说,“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升教学技能,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唱好培养优秀学生的主旋律。”

  以赛促练提能力 赛场内外争一流

  参赛教师们精心刻苦的赛前准备,信心满怀的参赛状态,精彩激烈的赛场比拼,让“三大杯”教学竞赛的“舞台”精彩纷呈、亮点频现。尤其是2016年实现新赛制改革后,要求从参赛教师提交的16个学时参赛节次中,随机抽取1个学时作为参赛内容,让原来的集中比赛延伸至日常教学中,显示出了教师们平时真实的教学状态。

  比赛比的已经不是一时的风采,而是看谁把功夫下在了平常,看谁的思想体系更好,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表达更到位,创意更新,资料更全面,案例更贴合实际;比赛比的也不仅仅是个人能力,更是参赛教师所在教学团队的内功和水平。
  竞赛带动了全校教师学技能、增本领、强素质的积极性。从学院初赛遴选、随堂听课考察,到校级比赛的讲台上,每个环节都是一场考验,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比拼。“从抽签到正式竞赛,一天时间都不到,留给自己准备的时间很有限,要获奖还真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希望杯”理工科组一等奖获得者、数信学院刘彩霞老师提起参赛时的情景,仍然有些激动,“由于竞赛前需要上报相关教学内容,我就一遍遍地看教材、试讲筛选,精心确定申报内容。整个过程下来,我对所教内容已经了如指掌,在授课时也就游刃有余。”她说,“在日常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和学生沟通交流,不仅能解决学生的疑问,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还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时间长了也就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实施‘三大杯’教学竞赛制度,对于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要,我们学校涌现出的许多全国、全省优秀教师、教学名师,都是从参加竞赛走向成功的。这也正是学校组织竞赛的目的之一,以赛促练、以赛促教,提升技能素质,提高育人水平。”教务处处长沈记全说。
  面对评委专家,参赛老师要让一堂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活泼生动、丰富多彩,一节艰涩难懂的专业课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长时间的教学实践锻炼和沉淀。这其中,包含了一次次给学生授课后的心得总结,同事们和学生们的一条条意见建议;也是他们精益求精,反复研读教材、乐此不疲地收集更好的材料、改进教学方法的结果。这个十分枯燥的过程是每一位教师的平常状态,他们已经记不清熬了多少个夜,记不清一门课讲了多少遍,摸索了多少种教学方法,心里想的始终是,怎样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怎样更好地启发和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示范引领靠机制 政策激励添活力

  坚持举办“三大杯”教学竞赛,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技巧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参与这样一场教学“盛会”,不仅是视觉上、听觉上的享受,更是专业精神的提升。自2005年以来,“三大杯”教学竞赛已经成为我校一项制度化、常态化活动和教学工作品牌。学校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教学改革等要求,对“三大杯”教学竞赛的赛制和流程,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创新与改革的热情,营造、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教学氛围。

  “三大杯”教学竞赛根据学科性质分为理工科组和其他学科组两组,按照年龄、职称分成“越崎杯”“力行杯”和“希望杯”三大类,其中,“越崎杯”教学竞赛由教授或年龄在42周岁及以上的副教授参加,年龄在42周岁以下的副教授或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上的讲师参加“力行杯”教学竞赛,助教或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讲师参加“希望杯”教学竞赛。所有参赛教师,必须满足在近两年均承担本专科课堂教学任务,且教学质量评价至少获得两次“良好”及以上格次等条件。
  科学的分组、严格的参赛条件、教师的广泛参与、教务部门随机听课考察,尤其是随机抽取学时进行决赛,让“三大杯”教学竞赛的示范引导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申霞老师深有感触,“教学竞赛获奖教师和学校示范教师等优秀教师,他们在一线教学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他们的课堂教学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我们不自觉的就想向他们看齐,向他们学习,无形中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竞赛的影响很大,不仅是参赛教师,我们所有的教师都从中受益匪浅。我今年旁听了比赛,看到了很多独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学到了不少小技巧”,土木学院教师王金星说。

  在教学竞赛中,学校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这不仅仅是对教师的物质奖励,更是重要的精神嘉奖,对引导广大教师提升教书育人水平具有强烈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投身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校注重加大对获奖教师的宣传力度,唤起广大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和责任使命感,在全校营造“教师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

后记

  教师是具体教学任务的承担者和责任人,他们以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养成和价值塑造为己任,以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满满的获得感为追求,他们投入精力打磨课堂、创新教学与考试考核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回望来路,足迹坚实;2017砥心励志,携手更向前。理工人必将紧随全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步伐,以接受教育部本科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本科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继续完善并实施好“三大杯”教学竞赛、太行名师、示范教师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本科教学工作再续新征程,迈向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