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熠熠共话情深

离退休职工管理处的故事







  初夏的阳光透过香椿树洒下点点光斑,落在老旧的砖瓦上,和叶子一同斑斑驳驳。各处满是新生的夏花,它们带着去年落红的滋润,淡香微醺,或许期待着,来年的花朵也该有它的余韵。
  老去的时光总要被温柔安放,远去的记忆总要妥帖收藏,1984年的夏天就有了一个专门为退休老教师、老干部成立的机构。这便是离退休职工管理处,我校退休人员温暖的港湾。
  退休老人在大部分人心中就像一个深潭,波澜不惊,一片沉静。以至于离退处听起来像是一个安静到有些无聊的地方。离退处建立之初,各项制度尚不完善,退休老人也无法适应退休后的生活。“你在看什么?”“我在等天黑啊。”如果说精神上的空虚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说法,那么这个回答无疑阐述得很形象。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为了充盈老人的精神世界,离退处依据老人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共成立了18个文体团队。其中包括乒乓球队、太极拳队等体育团体,也包括京剧组合唱团、舞蹈队等文娱团体。文体团队的相继成立,大小活动的丰富精彩,使退休老人在这里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今天我们便跟紧老人们轻快的步伐,一起去看一看在离退处的那些日子。
  乒乓球室设在离退处的三楼,每天的练习声清彻又富有节奏。说起乒乓球队的成员,有的已到耄耋之年,曾经同是教师的他们,初见便有了共负一轭的打算。球队组建之初,队员们大多不会打乒乓球,但随着不断摸索并与大学生乒乓球队进行交流,队员们的球技日益精湛,关系也愈加融洽。由于只有三台乒乓球桌,远不能满足队员们打球的需要,为了得到一个位置,大家也不免开些小玩笑,比如一人对王队员说着:“老王,外面有人找你。”然后趁着他回头的功夫迅速补位,等到老王回过神来,只有无奈又调皮地伸伸舌头。不仅如此,球队的每个队员都有专属的昵称,谁有打球的问题也会大声发问,众人更是吵嚷着争着为他解答,手把手传授经验,嬉笑玩闹间,人人脸上都挂着孩子气的笑。球室的黑板上,有整齐书写着的队歌。王队员看着黑板说,“我们乒乓球队成立二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队歌,这次终于不用唱其他队伍的歌了。”正如歌中所写,“第二青春活力旺,夕阳红霞无限好”,在乒乓球室的他们像是又回到了青葱年少。
  有爱、有暖、有希望的四月,正是春风沉醉的日子,老年运动会便伴着春风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张处长说:“每到四月份,老同志们都盼着运动会,大家难得见上一面,有的甚至拄着拐杖坐着轮椅也要参与。”老年运动会来临之际,离退处的教师们全员出动,走圈、跑圈、投篮,运动员们热情饱满。他们身着统一的运动装,肆意挥洒汗水,细细的皱纹里盛着盛年的朗笑。
  乒乓球队、老年运动会等体育项目让老人们的生活日渐丰富,身体更加硬朗,可这些老人们还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伴随着悠扬的歌声,老干部合唱组在1989年的春风中成立,这便是老年合唱团的前身。合唱团大约有近百人,其中大部分成员没有音乐功底,但架不住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与浓厚的兴趣。本来站在讲台上挥斥方遒的他们却都虚心地当起了学生,他们跟着音乐系的学生从简单的乐理、和声一点一点学起。合唱团的成员大多已经60多岁,甚至还有70多岁的,对他们来说学习过程是艰难的,却也是快乐的。《红军不怕远征难》、《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等红色革命歌曲唱出来独属于他们的峥嵘岁月,而当下的一些流行歌曲又让他们重燃青春活力。一周一次的训练让老人们的生活中多了动人的音符,也多了肆意的欢笑。老人们乐于把这些欢乐传递,于是,各学院的晚会、学校的各种活动上经常可以听到他们嘹亮的歌声。而因为演出而增加的训练也拉进了老人们的关系。
  有歌必有舞,相较于合唱团,舞蹈队似乎更受刚退休的老人的青睐。舞蹈团的十几人中大部分都是60岁左右的老人,因为对舞蹈的热爱聚在了一起。初始时,音乐舞蹈学院的同学教给他们现代舞、广场舞的技巧,但是由于某些动作并不能完全消化,他们便“自成一派”,以广场舞为基础综合了几种舞蹈,还戏称自己为“广场舞底子”,整齐的舞步中,他们好像返老还童了一般,浑身洋溢着朝气。这本该平静的老年生活便在歌声与舞步中变得愈加鲜活,愈加明艳动人。
  情始于相遇,浓于相伴,这些离退的老人来自全国各地,自踏入了师大校园,便远离了家乡,在师大这片写满可能的土地上耕耘。他们沐风栉雨地教书育人,有条不紊地维系着学校的日常运作,将学子更优秀的人生铺展至千里之外,而他们自己始终在小小的岗位上日复一日的忙碌,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家人亲近、与朋友交流。所幸,离退处每年都会为80、85、90周岁以上的老人举行祝寿会,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很多许久未见的人都会在这一天来到这里相聚,有的行动不方便的老人甚至是坐在轮椅上来参加。那是多么温暖的场景啊,当年并肩战斗的伙伴如今双鬓斑白地站或坐在面前时,千言万语在此刻化作诸多思绪,双方眼眸里饱含着惊喜,你话一句家常,我道一句里短。提起曾经的经历,他们总是能说上好久,一直停留在嘴角的笑意映亮了每个人的眉眼,“祝你生日快乐……,彼此唱着、祝福着,空气里氤氲的欢快气息中夹杂着蛋糕的甜蜜,这些老寿星们与众人举杯遥祝,庆山河壮丽,敬往事悠扬,贺情谊永存!
  离退处工作的开展自然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我们有幸与离退休处的王处长进行了思想交流,她说,为使更多的老年人能来参与活动,前年学校给这个四层楼安装了电梯,整修了所有活动室,今年又改造了楼前小树林,建成了老年人“话吧”,这给全体老同志开展文体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我们离退处的工作人员在为840位老同志服务中,就是要体现热心、爱心、耐心,让老同志来到离退处活动就有一种到家的感受,在家里快乐的享受生活,焕发人生的第二春。
  离退处,离退处,反复咀嚼这三个字,心里便生出莫名的温暖。这世上总有离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可离退处的老教师们,他们退下了劳碌半生的三尺讲台,却从未离开过师大这个家,他们只是走下了讲台,走进了生活。
  书本总会泛黄,学子终将毕业。老教师们光耀了半辈子,却也怕不能发挥余热,怕回忆淡去、怕老来伶仃。可离退处从不离开也从不退出,这里的日子定会温润他们余下的时光,经久弥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