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一蓑烟雨,任半世淋漓
像掠过树梢穿林而来的风,如游过瀚海逆流而上的鱼,看过了日升日落,又回到了成长的起点。近期第七届上海校友报告团返校进行学术交流。报告团成员教育系95届毕业生罗新忠与我们分享了他的求学和奋斗经历。
“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在青春年少初入社会时的摸爬滚打到致力社会服务,又从十年奔波的记者路到创业潮中的勇立潮头。罗新忠说道,创业是非常困难的,如果真要说必备的素质,可以从两方面谈。
一方面是客观因素,是外界的现实条件,要把握好时代的脉搏,把自己融入到时代的潮流中去,符合社会需求以独特的眼光去找到创业的“蓝海”,也就是要找对方向,才能发现“机会点”,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要有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是主观因素,大学生自身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尽量要结合自身的优势特长。不要怕失败,要做好失败的准备,有句话叫“少年得志大不幸”,失败能增长你的经验,完善你的能力,这是成功远不能及的。既要有勇于拼搏的奋斗也不能盲目前进,可以探索可以发现,要经受得起挫折。
“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这是罗新忠作为校友对师大学子的殷殷期盼。他欣赏并且倡导这样的创新精神。“创业必然是伴随着苦痛与疲惫的,但也唯有苦痛造就的成长才会让一个人成熟、饱满、丰盈。一腔孤勇往往不能换来心想事成,太多的因素致使创业之路九曲八弯,但少年人决不能失了勇立潮头的心气。”
“谁将点燃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泊”。不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奋斗精神,要在不断的探索与前进中坚定自己的信念,或许在峰回路转处是另一番至死方生的奇景。总而言之,大学生创业,不论成功与否,它都会使你的人生熠熠生辉,除去获得个人财富与成就感,对我们更重要的是自我价值的张扬。
“当记者对社会的认识更立体”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无数人的心中,记者便是这时代的无冕之王。他们不与先贤同期,却同样有着敢为天下先的气魄与雄心。不分时令与昼夜,他们一如既往地揣着侠肝义胆奔赴在各个现场,无论喜忧,他们都会将最真实的消息传递给民众,以笔尖为利剑划破邪恶的皮囊,用文字描绘出锦绣河山的壮阔之景。于罗新忠而言,在当记者期间经历过的就像另一种人生,总让他难以忘怀。
“我去过人民大会堂采访,也去过无人区,就是可可西里那里,那环境相当恶劣,我都做好了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准备,走的时候连意外险都买好了。”谈及可可西里的采访经历时,罗新忠不免感慨万千,诚然,那快意恩仇的记者生涯也总是险象环生的,许多不可预料的危险也许在某个时刻就会不期而至。那次的可可西里之行,罗新忠一方面承受着气候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另一方面还要时刻收集有用的新闻,以便使外界及时了解他们这里所发生的事情,短短几日,他将一个记者应有的能力与心理素质发挥得淋漓尽致。或许作为奔波于幕后的记者不曾为人熟知过,但他们的文字却对这个社会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一切皆不是空话,那镌刻在历史画卷上的桩桩件件事实,无不对其进行着印证。
可以说记者便是时代的记录者。罗新忠当记者时,经常处于连轴转的状态,可能上午去人民大会堂采访,到了下午就去采访部长,晚上就又可能去采访老百姓,这都是常有的事情。他说作为记者能够接触到不同的人,从而以自己敏锐的视角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解读,由此可以对社会形成立体性的认识,也难怪他笑言道:“做记者是个很好的事情,可以见世面,迅速地开阔视野,可以加快对社会的认识,这些都有利于人的成长。”岁月已翩然而过,心中的信念依旧,这大概这便是经历赋予的吧。
“我们师大人都是很优秀的”
几十年的风雨晴光,无数的师大人从师大走出却又满怀眷恋。大学生活往往是人生布匹中最色泽鲜艳,绣花如锦的一段,我们忍不住反复追忆与怀缅。罗新忠一如万千已经走出师大的学子,对母校有些深切的怀念以及美好的希冀。几十年前的师大学生尚没有这么多,辅导员、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可谓亲密无间。老师与辅导员是真正可以成为学生人生导师的,罗新忠现在提到宋鲁伟老师以及朱华北老师语气中都满是敬重。相比于现在的百人大班,两个辅导员要管一个年级,他更加怀念当时的小班辅导员制度,学生与辅导员、老师更加亲近,辅导员、老师也能真正去参与学生的人格塑造。
也正是这样的师生情谊,让罗新忠走出校园后也仍然惦记着回馈母校。他曾为师大的优秀学子提供奖学金,甚至他的公司里也近乎一半都是师大毕业的学子。“我们师大走出来的人都是很优秀的”,问到原因,罗新忠这样告诉我们。他还提出建议,让师大在校的优秀学子到校友公司实习,一方面师大毕业的校友分布在天南海北能为在校学子提供多样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师大学子的专业素养也往往让校友们放心。罗新忠这样的做法也是许多优秀校友的共同期盼。有太多太多的优秀校友难忘母校恩,想要去在师大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痕迹。据此,罗新忠提出发展校友会,让更多优秀校友回到母校,给在校学子分享经验,以求让学生们少走弯路,有些更高的人生追求。一代又一代的师大人系起了传承的链条,那份独属于师大人的师大情怀就萦绕于此。
人的一生要行过许多许多的路,在某处驻足回首时总会带着无限的留恋与惊喜,就像罗新忠心中常常挂念的师大,弥留着他最熟悉的景与情,从未能相忘。当年奔波于无人之境时,他无所畏惧;之后投身于创业之潮时,他冲锋陷阵。生命中的波澜不停起伏,他任一蓑风雨吹打,只一心向前,半世淋漓也毫不在意,“人生何处不青山?”他这样相信着,却又总在青山之巅处回首相望,看一眼心中的师大是否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