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以罗万象 播以致千里
就像是从远方天际飘过来的声音,弥漫在清晨的天色里,越过屋顶,漫过操场,撒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里,清新得像蘸着水一般,只需轻轻一拂,便洗涤了你身上沾惹的尘。在清晨,过傍晚,时节更迭,寒暑交替,无论路上的行人再匆匆,这声音却始终都在。
成立于1951年的河南师范大学广播站,至今已历经了六十多载春秋。饮水思源,几代人曾为之艰苦奋斗。初时对广播站进行指导的黄经纶老师,以一己之力扶植这棵幼苗的成长,甚至拯救其于几近停滞的危难当中,为广播站撑起一大片天地。到1959年,广播站由霍怀素老师以及冯良友老师接手,虽然人员十分紧缺,一切工作还仍在起步阶段,但是大家对广播都有着难以言表的热爱,不惧任何一种形式的困难。在广播站的工作之余,大家还负责大礼堂的电影播放,当时大家看电影的热情非常高涨,经常是一票难求,座无虚席,看到这些,工作人员都不怕苦累,反而甘之如饴。当时的冯老师主要负责机器管理这一块,所以就连机器坏了也是自己动手来修,不言苦,不喊累,用真心为这棵幼苗灌溉着雨露,挥洒着自己的汗水。霍老师说她来广播站工作的原因其实是跟母亲有关的,母亲希望她掌握一门技术,她便带着这个念想在这里一干就是四五十年,然而她自己也像是一个慈爱的母亲,守护着这片净土,并为之不断耕耘,从而见证了这棵参天大树的健壮与成长。
在通讯手段不甚发达的年代,广播作为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其地位可想而知。在师大,6:00开始起床广播,催醒了每一个师生;在6:30与12:00这两个时段,分别是早间新闻与午间新闻,让广大师生“两耳闻尽天下事,一心为读圣贤书。”;在18:00是校园新闻与专题广播,紧贴学生生活;最后19:00播送新闻联播。如此,广播伴随着师生的每一天。当时大家都讲广播站“党委的口舌”。这一方面彰显了其地位的不可动摇———传递新闻信息,充实学生生活;另一方面却也被告知自身的责任之大,有责任就要有高标准、高要求,不能有任何的疏漏。广播站就像一个蚕茧一样,看着不起眼,却是不住地往外倾吐缕缕的丝线。当时工作人员晚上就在广播室邻近的小屋里面休息,一旦学校发生紧急事件,需要用广播即时通知,随时待命,时刻准备。
一场文化大革命,风云涌动,广播站也因此遭遇了巨大的变动,有不法分子意图抢占广播站的机器设备,我校的广播事业曾一度陷入停滞。也因此,六十年代末,广播站迁入延津一中,生活的困窘,现实的无奈,又一次的危机向其扑来。霍老师说,因为当地是盐碱地,用水一度都成为困难。“庭有树木,摧之弥坚。”经历了两年多的成长,1972年底,广播站又回到了其心心念念的故土。迁回校园以后,学校对其十分重视,并为其加盖了两层木板小楼,专门用于广播站的工作。当时的广播,声音几乎能飘到校园里的各个角落,校园里处处都是喇叭声,一片祥和。
由于学校与一代又一代广播人的努力,广播站的发展日新月异。
“前人之事,后事之师。”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人在仰望前人的功绩时,也应该时时刻刻都保持一颗尊崇的心。广播站就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无数优秀的人来向它靠拢。于1995年来到广播站的吴振宇老师和之后进来的张建军老师,两人一同负责广播站的主要工作,他们也见证了广播站多次的变迁。最初广播站在老校团委楼上,紧挨着五五四,后又经过四次重大变迁,其中以最后一次的搬迁最为重大,这次使得广播站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更为崭新的阶段。在2008年,大学时曾担任广播站编辑、负责人,现已经为党委宣传部部长的聂立清,“乌鸦反哺”,他带着自己的满腔热忱,为广播站争取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广播站申请了64万元的专项经费以及房屋,至此,广播站终于在学苑餐厅三楼安定下来,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广播站。
如今的广播站,早已从幼苗成长为合抱之木。机构完备,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种规章制度都井然有序,恰如吴振宇老师提出的站训一般:“用心吐字,用爱归音;内增素质,外树形象。”这正好是一代又一代广播人的真实写照。而原来条件较为艰苦的时候,播音设备仅是几支大喇叭,不仅传播范围较为狭隘,而且音质也不太清晰。自2010年更换新播音设备以来,他们把播音领域扩大到生活区、广场区、餐厅区等,到处都安装着小广播,使处在不同区域的人们都能听到。当然,为了满足众人对播音的满腔热情,在广播站基础上成立了学生社团“广播通讯社”。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当它的声音洋溢在整个校园时,人们听到便觉得心情舒展,靠近便可体味到它的脉脉温情。
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的广播站,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它是河南广播电台教育频道制作基地,还与新乡电视台,新乡广播电台均有合作。此外,同时也积极支持站内成员到各地担任晚会节目主持人,其站内成员也在众多比赛中获得许多奖项。也因此,从广播站里也走出了许多卓越的人才:像国家一级编剧、当代著名剧作家陈涌泉,河南《教育时报》总编刘肖,驻美领事馆文官高桦,安阳师院院长黑建敏……都是当时的出色的编辑和播音员,广播站真可谓是人才的摇篮之地。
当新媒体渐渐崛起的时候,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开设了微信、微博等公众交流平台,却也不落后于时代浪潮之后。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年代,广播站却是独具特色,幽然绽放。现广播站包括时尚、生活、文学、体育、综合、音乐、新闻这七大频道。每天播报一种频道,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听到自己喜欢的广播。当大家在通过手机、电脑等来获取新闻时,一般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广播作为一种“听”的传播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强制性的色彩,把正确导向的新闻灌输给校园里的师生,这也正是广播的独特魅力所在。留给人们不仅仅是脑海中的声音,而是悄无声息地融入生活,为广大听众点亮一盏柔和的灯,不夺人光芒,却给人温暖。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而这位“姑娘”她却没有愁怨,她恬淡无私,其音婉转悠扬,其面不同凡响。她的香气充盈校园,舒心而又芬芳。漫步在校园时,当那或低沉醇厚或婉转轻盈的声音,传进你的耳朵之际,你沉郁黯然的心际假如能够荡起层层涟漪,你雀跃鼓舞的心灵假如能够悠然飞扬,那么这就是广播存在的意义了。
愿我们能在温润如水的日子里,守住耳畔的温暖。声若不朽,爱会归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