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下乡,驻爱扶贫,文化速递服务团:带去的是责任,带不走的是感动

  710日上午,玉堍村乌云笼罩,天气阴沉。文化速递服务团队员的心情与天气一样沉重。

  十八折与玉堍两村的孩子围着14名志愿者们说道:“老师,再唱一遍《再见》吧。”14个大孩子最后一次在孩子们面前唱起这首歌,声音断断续续,几度哽咽。

我们都心怀忐忑来到这里

  74日,14名来自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速递”服务队的志愿者在党总支副书记彭江浩和辅导员张艳的带领下,经过两小时的车程抵达黄石市阳新县玉堍村。在车上,服务队队长李燕玲目光闪烁不安,她对坐在旁边的另一名队员说:“怎么办,要是他们不喜欢我们怎么办?要是他们不服从管教,太调皮怎么办?要是我们支教的过程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怎么办?”

  谁也不能解答李燕玲的疑问,因为大家都一样怀揣着巨大的不安。

  4日下午,志愿者们的支教之旅如期开始了。第一堂课,志愿者们就遇到了棘手的问题。第一堂课是自我介绍,孩子们十分不配合,没有人愿意主动上前介绍自己。无奈之下,志愿者用事先准备好的奖品吸引孩子。有两个高个子女生,十分不情愿按照临时班主任安排的座位就坐,甚至用摔书、翻白眼等行为抵抗老师。

  “我预想过这种情况,”临时班主任汪江月说,“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让她们听从我的安排。”

  唯一让志愿者们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其实都十分自信。说起才艺展示,七八个女孩子上台现场跳了一支舞蹈,另一个男生甚至连唱四首歌,“那简直是他的专场。”汪江月笑着说。

孩子们越来越多,老师难以招架

  第二天早上八点,习俗课老师陈欣怡准时抵达课堂。令她惊讶的是,孩子们早已整整齐齐坐在教室里等候老师。

  这一天的课程进行得十分顺利,书法课、诗经课、美术课,脱离了传统课堂的刻板说教,孩子们对每一堂传统文化课程及艺术培养课程都有极大的兴趣。“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所在,”项目负责人李燕玲说:“短短7天时间里,我们要教给他们的不是每天他们所学的语数外,而是离他们的课堂比较远的传统文化,甚至是能够培养他们兴趣特长的美术、舞蹈等课程。”

  后面的几天里,每一位志愿者都没想到的是,周围的村民听说村子里有免费的老师给孩子上传统文化课,都纷纷把自家的孩子送过来。从最初的40多个孩子,到最后的80多个孩子,志愿者们又忧又喜。“没想到家长们居然这么支持我们的课程,”李燕玲说,“但是有些孩子实在太小了,才上幼儿园,诗经之类的课程肯定是没法听懂了,只能教一下他们绘画和手工。”

  除此之外,音乐课也十分受孩子欢迎。“一开始冲我翻白眼的两个女生最后甚至主动要来给我当领唱,这是我怎么也没想到的。”汪江月自豪地说。

那一刻,我的眼角就此湿润

  头一天孩子们还对14个“老师”有距离感,上过两天课后孩子们便完全爱上了这些老师。早上六点不到就有孩子来到老师们的休息室,午餐和晚餐时间更是人声鼎沸。孩子们精力充沛的让老师有些招架不住。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班上最调皮的孩子李民世,“那会儿才早上六点多,我正在刷牙,他跑过来递给我一个塑料袋就跑开了,我打开一看,里面是四根黄瓜。”队员王天鑫说,“孩子们带给我的感动实在太多了,有天中午去到教室,发现黑板上写满了‘老师,我爱你’和‘老师您辛苦了’,他们甚至把全体老师的名字都写在了黑板上,尽管可能有些老师没有给他们上过课。”

  “还有一个孩子,平时十分沉默寡言,在去她家家访的时候看见她带着弟弟,抱着洗好的碗筷回家,我问她的时候才知道,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都是奶奶带着姐弟俩,奶奶出去务农了就是她在家给弟弟做饭吃,打理家务,”说到这她的眼眶有些湿润,“她自己都还只是个孩子,却还要承担起照顾另一个孩子的责任。”

这一堂课,听话的他们却一点都“不听话”

  8号下午,两个班举行了感恩主题班会。班会上,各任课老师由自身经历谈到学校教育,教育孩子们要感恩身边至亲之人,从自己的老师,到家长。

  班主任汪江月讲到一半时,有个孩子突然大声问道:“老师,你们是不是要走了啊?”空气刹那间凝固。“离别”二字是大家都不愿提及的。

  “很久以后你们会认识更多的人,你会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你将面临着无数的离别,到那时你或许偶尔能想起,在你小学时,有这样一群人来到你的学校,带给你一些不一样的课程,带给你无与伦比的快乐,或许你那时候已经记不起我们的脸了,但是我们这次的支教所带给你们的快乐你们应该永远也不会忘记,老师也十分感谢你们。”说到这里,汪江月再也说不下去,从讲台望下去,齐刷刷的小脸都是泪眼汪汪的。

  “你们一点都不听话,我说了很多次不要哭了,但是大家都不听。”汪江月笑着说,眼里却含着泪。

  志愿者中的一员提议大家合唱一首《再见》,“明天我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要分离,我眼泪就掉下去……”老师和学生哭成一片,场面有些不受控制。

文化扶贫之旅仍在继续

  10号上午,服务队队员和全体孩子在玉堍小学举办完文艺汇演,孩子们将所学的舞蹈、朗诵、歌曲完美地呈现在老师及村民的眼前,队员们的支教之旅算是正式谢幕了。

  中午,志愿者们在居委会集合时,孩子们纷纷前来送别老师。他们中的许多人抢过志愿者们手中的行李往车上送,拦都拦不住。

  “第一次看见他们时也是在这个地方,他们排成整整齐齐的两列队伍,等着我们的到来,然后用顺服的目光打量我。看着她们孱弱的身体拖着我的行李箱时,我又心疼又不舍,”在归途的大巴上,不轻易吐露心声的汉子董国平对队友说道。

  车还是要开走的,看着孩子们追在大巴后面的身影越来越远,董国平也忍不住湿了眼眶。

  或许是离别的心情太沉重,一路上大家都不怎么说话。

  下午的时候,队员们终于抵达学校。收拾行李时,汪江月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接起电话时才知道原来是孩子们。“老师,你们到了没有啊,”“老师,你们明年还会来吗?”“老师,你们地址在哪儿啊,我想来找你们。”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才分别几个小时,汪江月又忍不住红了眼眶。

“明年如果有机会还是会去看我的孩子们,”汪江月说:“毕竟我是班主任呢。这一次7天的文化之旅虽说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文化扶贫之旅永远都不会结束。”她的目光坚韧又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