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生支教队伍今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公益活动。

对话:大学青年的志愿“益行”

对话:大学青年的志愿“益行”

龚峻莹 李俊 印雨皇

 

1444公里,是从武汉市到甘肃省临夏州的距离,16小时31分钟是征服遥遥路途的时间,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中心向全国各地辐射开,贵州、甘肃、河南洛阳,他们的脚步仍在不断前进,来日可期,他们是校园支教队伍;凌晨3点起床,随着大部队乘坐公交车身披一件薄雨衣,在磅礴大雨里倒水、递水保持同一动作直至所有运动员跑完,他们是武汉马拉松校园志愿者;他们的身影不过是大学青年行走在公益这条路上的一个小小缩影。

从一张张纯真笑脸里感受美好

没有人间浮华,没有尘世喧嚣,没有人情世故,甚至没有无处不在的声音,他们偏安一隅,半个月把自己封存在河南洛阳一所宁静的小学。每日只需专注眼前的教学,编辑明日的教案,尽己所能带给那群生活在闭塞乡村孩子们更多趣闻见识,带他们领略大千世界的美妙。关闭所有的社交网络,完完全全陷入那原始的、亘古的、纯粹的美好与纯真中去。

每日清晨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早早的在教室门口等候那群可爱的人儿的到来,一声亲切的问候就足够让人拥有一天好心情。课堂上,他们是严肃谨学的老师,传授的知识大都一而再再而三的确认,“教学,我们就要承担起这一份责任,任何自己不确认的知识都不会教给孩子们。只有自己查阅资料确认后才敢教授。”孩子们发散的思维,漫无边际的想象力,总是让课堂充满欢笑。课外,他们是一群有趣的大哥哥大姐姐,带孩子们玩游戏、唱歌跳舞,课后的欢愉时刻是他们最为期待的时光。

难过的坎儿不是没有,课堂上学生们的不顾管教、同学之间的小小矛盾也曾让这群志愿者们急上火。学会做学生思想工作、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是他们成为支教老师的先决条件。

每天和那群天真的孩子们相处,半月情感的倾注,付出多少心血,分离就有多难舍,一声声“老师再见”的轻呼都让这群大学生湿了眼眶,泪沾衣襟。

离别时刻,收拾完毕,临出门看了一眼这个并不大但还算整洁的宿舍。学生们早已在校门口等候多时。临走时,一位小孩儿拉着志愿者的衣服说:“姐姐,你们明年还过来吗?过来的话一定要早点来,我们会想你们的!”来时空无一物,离开时,同学们手工课上自制的礼物已经塞满带来的行李箱。

真正参与到支教活动时,和想象中的志愿者活动感受确实不太一样。只单纯的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掺任何私心杂念,不带其他功利思想的真正投入。“这件事情太美好了,尽心尽力就能做好这件事情,无愧于心。”受到他人的质疑时他们说:“明年还来吗?来,一定来。这个地方太美好了!”

 

“做这件事情还与使命感有关”

2017年4月9日武汉马拉松正式拉开序幕;2017年9月24日至9月30日,整整一周武汉网球公开赛落下帷幕;杨家湾地铁维序等等,在这些或大或离我们生活很亲近的志愿活动里,我校志愿者们的身影活跃在现场。

武汉网球公开赛的志愿者招募前后一共四轮面试,繁琐复杂的环节,苛刻的面试官,每一个环节都让人下意思想要逃避,心里不禁打起了退堂鼓。语言、礼仪、对网球的了解、个人社交能力的测试,事无巨细,这对参加面试的同学们无疑更像一场严肃的审判。“既然决定走上这条路,那我一定不能中途放弃,既要尊重自己的每一个决定,也不想放弃每一个突破自己的机会。”我校武网志愿者王同学分享说。

她的工作是观众入场引导。每天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观众,这一场志愿活动显得并不轻松简单。“在这里每天无法预料会出现什么样的突发事件,而且观众的素质高低不同,这份‘工作’无时不刻充满挑战,我愿意尝试。”

短短一周,偌大的场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戏码。球迷的情绪起伏、场上的得失成败、观众们素质的高下立判,这也就预见这一场志愿活动并不轻松简单。平常日子的恍惚在戴上志愿者工作牌,穿上志愿者工作服的那一瞬间是感受到踏踏实实的,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几乎全勤的王同学,毫无意外的获得了“武汉网球公开赛优秀志愿者”的称号。“可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志愿者活动,虽然并不是以此为追寻目标,但初始阶段心里还是对这些荣誉有所期待。”

“在其位,谋其职。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不论好坏瞬间都是值得学习的。”她说,真正参与到每一场比赛中去,会不自觉地把这些荣誉抛到脑后,更多时候会因为观众一句衷心称赞而开心上半天。我更愿意收藏每一份珍贵的经历,这既是不可多得的回忆,同时也是学习的另一方式。

 

他们或许为了圆满内心的“支教梦”,或许是因为想挑战自己的能力,或许是初期对这些荣誉背后的故事所打动,但最终让他们坚持下去的力量却是源于内心的强烈渴望、源于过程中收获的点滴真实感动。他们说,公益本身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弯弯绕绕,专心做好眼前事就是成功。从志愿活动获得的快乐,是最热烈、炽热、浓郁和纯粹的。

或独立,或陪伴,各种形形色色的理由背后,他们已经行走在公益的道路上,他们凭着自己的力量向外人展现当代大学生的力量,树立大学青年的形象。他们只是广大志愿者青年的小小缩影,现在也有更多的人已经或正在踏上这条征途。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