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湖北医药学院里竟隐藏着一位武当功夫高手

14岁学武,曾拿奖拿到手软





  在一般的吃瓜群众印象中,那些武林高手形象是怎样的?有人说是:青袍裹身、发髻锁发、脚踏棉鞋身挎布包,目如晨星精光闪,势如长虹坐如山;也有人说是这样的:或沿街行走,或蹲在景点收费。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我想说的是,还有一种是这样的:他将医学武术结合,研究道乐、道医、道武,他就是我校保卫处、武装部的马越老师。
  要说这小马老师,年纪轻轻,打扮新潮,你是绝对无法把他和武林高手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年仅32岁的他竟是武当纯阳派第二十四代传人,曾荣获省、市国际比赛金牌30余枚,还是2011年度散手比赛周月季三度冠军。真可谓是上上之隐者也。
  每个男孩都有一个武侠梦出于男孩子天生对武术的喜爱,马老师14岁开始学习武术,全凭自己的一腔热血克服万难。像是扎马步,腿那么一摆,上面放个毛巾,放杯热水,晾凉了请师傅过来喝了才算是完事。问及是否有人逼迫他学武时,他还自信地一甩头,“你觉得以我这样的性格有谁能逼得了我?肯定是我自己喜欢想学啊!”但14岁少年学武的艰难时光可不是区区几句话就能一笔带过的。为了增强臂力,挥钢管一天就要挥500下,手上套着十公斤的铅环每天劈两百下就更是家常便饭。虽然辛苦,但是因为对武术感兴趣,“有种与生俱来的悟性”,他这么说道:“在别人看来特别难的章法,我一下子就能领悟到,熟能生巧,自然觉得轻松。”
  传统武术真的可以参与格斗吗?
  在一般的吃瓜群众看来,武术切磋应该是这样的:两大高手相对而立,一片肃杀之下眼花缭乱的招式,再配上劲爆带感的背景音乐。但在小马老师看来,所谓切磋就是遍体鳞伤。
  前段时间搏击狂人徐晓冬秒杀太极“大师”,试图拆穿“太极骗局”,颇有《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单挑八大掌门的气魄。小马老师听后却连连摇头,说;“传统武术怎么会是骗局呢?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东西啊。”
  “如果让我碰上他,他能不能赢还是个未知数呢。”小马老师眼睛眯着说道。在他看来,中国武术不是不能战,各路高手尽管大隐隐于市,但出手时总能杀人于无形,而几场打斗不足以代表武林之万一。
  其实他为武术受过的伤不计其数,在和人切磋过程中挂彩都是最轻的,有的时候下手重了还要进医院。他曾经还参与过央视《武林大会》的录制,对战多方能人异士,在和对手交战中受伤也是家常便饭,被对手击中鼻梁鲜血直流,几乎站不起来也未能让他放弃战斗。
  韶华有尽,行者无疆。用这句话来描述小马老师再合适不过。他本是学书法国画篆刻专业的人,后来又转行去学武术,还经常去民间搜集挖掘名曲,自己打谱子唱曲子。小马老师身边总有人叹他捉摸不清,许是他人多不了解吧,他其实是陡然学会了抗拒热闹,才来得及透悟真正的冷清。他涉猎广泛也只不过因“喜爱”二字,做着与众不同的自己,秉承着对武术和医术的热忱才坚持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