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个“四点半学校”
建工学院“志愿服务队社区行”的心仪之作
编者按:在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之一的南湖名都社区,有个声名在外的“四点半学校”。每周五下午四点半,由志愿者们给社区的小学生上课,内容广泛,涉及美术、书法还有手工等。虽然只有大半年时间,然而“四点半学校”已经成为这个社区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尤其是小朋友们,每个星期最盼望的就是周五。这些志愿者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个“四点半学校”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请看记者采写的报道。
记者 王乐 通讯员 王星 叶广城
12月16日,一个很普通的周五下午,建筑工程学院“筑梦青春”志愿服务队的曹佳旭像往常一样,来到武昌南湖名都社区,为这里的孩子们上“4点半课堂”。一进社区活动室的门,小朋友们就蹦蹦跳跳的来了。有两个小姑娘一来就安静的坐在位子上,互相使眼色,她看到觉得很奇怪,平时最闹腾的两个孩儿今天怎么这么安静?她走过去,只见两个人你推我我推你,将一块巧克力放到了她的手里。曹佳旭笑着说不吃,其中一个小姑娘说:“姐姐,这是我们今天专门给你留的,都没有给别人呢!”另一个在一边直点头,表示同意。曹佳旭看着他们笑了。
你可能不太理解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建工学院的一名学生何以跟南湖名都社区的这群孩子产生了联系,并且表现出这样亲密熟稔的感情,这还得从今年7月份开始说起。
7月4日,建筑工程学院与南湖名都社区一起举行了“四点半学校”挂牌仪式,并在这里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标志着“四点半学校”志愿服务项目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运作,得到了孩子家长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的高度认可。
其实早在5月份,建工学院刚刚成立“筑梦青春”志愿者服务队,便与南湖名都社区进行了志愿服务的对接,开展了义务法律宣讲、义务文艺汇演、“四点半学校”、“爱老助残”等一系列活动。
他们来填补看护的“真空”
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那么父母应该是给予他们飞翔的翅膀并且守护他们的人。然而,天使不是总有一双有力的翅膀,或者即使父母在身边,也因为生计忙碌无暇顾及,他们是广义上的“留守儿童”。
在武汉市武昌区南湖名都小区,这里的孩子们和武汉市其他小学一样,每个周五下午3点半就放学了,然而他们中的有些孩子是无处可去的,因为还在上班的爸爸妈妈最早也得五点下班,到家已近6点,如果公司远的,或者遇上堵车,7点多能到家就算不错了。社区为了照顾这些家庭,同意让孩子在社区办公室里待着,直到爸爸妈妈来接他们。不过这几个小时就成了他们成长中的 “真空期”。
在这里进行志愿服务的队员们提议,可以由他们来设立一个“课堂”,发挥各自所长,给孩子们上一些手工、书法、美术等课程,既能让孩子们学到东西,又杜绝了无人看管的安全隐患。于是,周五下午四点半,南湖名都社区活动室里就有了一个特殊的“学校”。
这个项目的倡议者之一叶广城说,“第一次开展‘四点半学校’的时候,由于没有‘当老师’的经验,担心小朋友不喜欢我们,担心小朋友调皮闹不停等各种问题”,结果小朋友们来了以后,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小朋友们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特别早熟,很多很潮流的网络用语他们都知道,并且还有着自己的偶像,我们准备好的‘谁听话就给谁 ’的奖品糖果,居然遭到嫌弃,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又不是小孩子,别想骗我们。’真是让我们的志愿者哭笑不得。”
感情在这个特殊“学校”升温
李紫晴是四点半学校的小老师之一。“第一次去‘四点半学校’,在等待她们放学的过程中我内心既兴奋又紧张。当时,有一个小朋友特别淡定的坐到了我旁边。一开始我们话不多,我只是静静地陪她写作业,后来和她慢慢的交谈才渐渐的对她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是挺慢热的一个女孩子,有些高冷也有些淘气。慢慢的试着和她交流,互相认识。”等到快要离开的时候,李紫晴心里很不舍,“我说下一次来,你还会还记得我吗,她说记得。我说来的时候会对我笑,喊我姐姐吗,她说会的。我说会抱我吗,她说会。这几句话让我觉得很感动很暖心,也让我期待下一次的再次见面。”
叶广城也提到了一个孩子。高景媗是“四点半学校”成立之初就在的一个小女孩,2009年6月4日出生的她,非常内向,不懂得怎么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叶广城说,“比如你叫她递给你橡皮擦,她也是想给你的,但是她又不好意思,于是就把‘递’表达成‘丢’”,而丢东西,总会让人感觉不好,也因为这样,高景媗的朋友越来越少,导致她的性格越来越内向,越来越不会跟别人相处,甚至跟家长也是一样,不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一开始我就很关注她,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都用很温和的语气跟她讲道理,有时候她妈妈说都不听的话我说却听,比如冬天,她妈妈让她多穿点衣服,她偏不穿,但是我一哄,‘再不穿衣服就感冒咯,感冒以后就不漂亮咯。’然后她就说‘我穿,只是衣服有点多,不舒服。’但是说完以后她还是把衣服穿上了。”
在6月3日的时候,高景媗居然主动跟她的妈妈提出要提前一天跟志愿者哥哥姐姐一起过生日,这让她的妈妈感到非常开心,而“四点半学校”的志愿者们更是感到欣慰,“这应该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了”,于是高景媗本来6月4日的生日提前到6月3日(星期五)。那天,高景媗跟她的志愿者哥哥姐姐,还有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其中一个志愿者悄悄买了一盒画画的水彩笔当做生日礼物送给了她。
让坚持成为一条情感的纽带
“四点半学校”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每个周五下午成了志愿者和孩子们共同期待的时光。
志愿者常瑞雪说,“小孩子一直给我的感觉就是顽皮,所以在第一次去社区时我很怕与小孩子相处不好,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很好相处,也很好学。”在第二次去的时候,她很高兴一个叫雷思闻小朋友还记得她。“后来我辅导她写作业,她不会的作业会主动问我,我在帮她想的同时,她自己也在认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志愿者曹佳旭说,“起初去社区参加‘四点半学校’活动心情有喜也有忧,喜的是我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忧的是自己从未尝试过总害怕自己会出错。很快,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跟小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与他们接触会让自己放松,与他们一起玩耍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回到了童年,渐渐的我与小朋友们打成一片。”
然而,有些事情总是无法预料的。
叶广城说到,在“四点半学校”刚开始举办的时候有一个叫做袁晶的小女孩,“她给我的影响就是特别邋遢,然后特别不懂事,讲话没礼貌,所以一开始有点不喜欢她,但是有一次给小朋友辅导功课的时候,她跟另外一个叫做刘天乐的小朋友吵了起来,刘天乐骂袁晶的爸爸,袁晶的回复让我至今难忘:‘你骂呀!反正我又没有爸爸。’我当时惊呆了,但是我又不敢问她,怕提起会让她更加难过。”
也许是同情,也许是感到可怜,从那以后,叶广城对她特别关注,总是逗她笑,有时候即使她骂他,用很难听的话,他也会用很温和的语气耐心地哄她改掉那些坏习惯。可是有一次四点半学校,社区的工作人员突然跟叶广城说袁晶不来了,她们家搬家了,也没有她们家的联系方式,“当时特别后悔没有把她们家的联系方式留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直跟她联系了。”
参加“四点半学校”的志愿者们都想把这个项目坚持办下去,让大家和小朋友之间的情感能有一个长久的纽带。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四点半学校”正式挂牌。
志愿服务需要更多人的加入
建筑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志愿服务队带队老师傅琛说:“这支队伍成立至今已经传承了三届,志愿者人数从10人发展到136人。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照顾下,我们多次走进社区,与南湖名都社区形成一对一精准对接,长期定时定点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先后在社区开展义务法律宣讲、义务文艺汇演、‘四点半学校’、‘爱老助残’等活动40余次,总志愿人数达到334人次,服务时长累积达到380余小时。活动效果良好,居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尤其是‘四点半学校’得到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南湖名都社区负责人范寅书记说:“自南湖名都社区与建筑工程学院结对以来,建筑工程学院对社区的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同学们非常负责,非常有爱心,一直不辞劳苦地坚持着志愿者事业,特别是叶广城等同学,坚持每个星期五都来到社区开展‘四点半学校’活动,非常值得肯定。我代表南湖名都社区向建筑工程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把这份爱一直坚持下去!”
如今已经是志愿队负责人之一的叶广城说,“四点半学校”虽然是开心居多,但这毕竟是一个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并且是完全义务的志愿活动,除了建工学院领导老师们的支持,他们需要有更多乐于奉献,期待成长自我的同学加入,也许下一个会是正在看文章的你,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