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消费莫入陷阱
如今,1个月12节健身私教课程的价格在2400元左右,对于一般大学生来说实属高昂。如果学习特色健身课程,教练则会收取额外的费用。尽管一般健身房在尚未正式开业时都会招收一批价格相对便宜的“初始会员”从而募集部分启动资金,但对于用户来说,会员卡的正式开通却可能会因为健身场所的装修等问题一拖再拖。
在有些健身房,笔者发现没有私教服务开设,教练也会开设瑜伽、杠铃操、健身操等课程,但是在训练器材方面,仅仅局限于跑步机和拉力器械,尚属简陋。场地方面,健身房内常有不明身份的人士进出,甚至有老人抱着小孩的情形出现。虽然此种健身房通过相对优惠的价格吸引顾客,但是运动器材和教练人员配置尚不足以和大型的健身会所相比。
一般来说,健身私教会根据人的生理周期、运动频率、运动形式、运动量和强度等因素设置运动方案,主要作用在于正确引导消费者健身,防止健身者因为不正确的运动姿势而对身体造成损伤。避免“原始”健身,需要大学生擦亮双眼,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场所和健身方式,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
在网络文化的包装下,大众点评软件中所罗列私人教练的个人信息、资格认证、所获奖项等信息无法得到真实性的确认。有健身会所以格斗训练为主,大众点评上显示有体能训练、巴西柔术、综合格斗等课程的开设,而实际教练的水平消费者却难以知晓。在现实中,一些健身私教场所,教练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真正的保证。
相关资料显示,有些健身房为了吸引会员买课,会鼓励教练多考证,使得越来越多的教练培训机构与健身房合作,流程简单且交钱必过。正是由于这些教练培训机构培训时间短、证书含金量存疑、资格证书没有统一的要求标准,导致国内健身行业私人教练水平参差不齐。
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健身市场深度调查研究与发展报告》,中国健身行业2000年前后才正式在国内起步,到2014年全国中等规模以上的健身俱乐部就已经发展到接近6000家,健身人群多达千万。健身市场十分庞大,管理规范没有与规模的扩大同步也造成了有些健身机构存在“健身乱象”,对于维权意识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可能会造成财物上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大学生既需要在办理相关业务时提高警惕,规避敲诈行为,也要在个人财物遭受损害时敢于运用法律的武器合法维护自身权益。
经科学实践证明,适当的体育健身可以增强体质、重塑健美的身形,有利于心情舒畅和精神愉悦,磨炼意志。长期坚持健身锻炼确实可以提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有利于增强体质,防病治病。
作为在校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经济实力,制定简单可行的健身计划,正确选择健身场所,或通过健美视频进行练习,长期坚持,可以取得明显的健身效果。
(孙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