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播种大山深处的希望
——记优秀校友、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中学杨姗姗老师
“只要学生喜欢就行了,到哪儿都是教书”
杨姗姗出生在荆州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是当地村支书。从小她就对农村有一种特别的情怀,也养成了她纯朴踏实的性格。2011年一个风清气爽的秋日,一个极平常的日子,从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毕业的杨姗姗却面临着一个重大的人生抉择,是到边远的山区农村工作,还是省会武汉上班。面对这一难题。耳边有两个声音在反复回响。爸爸说:“呆在大城市吧!有高工资、又清闲,你到底是咋想地,就是想当老师也不一定非得选择那么远的乡下啊……”。已在武汉工作的男朋友说:“确实有点远,但不管你怎么决定,我都没意见。”在杨姗姗心里,从小就觉得教师是一份很光荣的职业,也盼望自己能有一天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就这样,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也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家300多里的贫困山区——鄂西北边陲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中学,当上了一名普通的山村教师。她身边的人对她的这个选择多数不理解,而她却说:“只要学生喜欢就行了,到哪儿都是教书”。
“决不当逃兵,在这跌倒就从这爬起来”
从小在江汉平原长大的她来到山区面临着各种不适应,晕车、水土不服、听不懂当地方言等诸多考验,都被她一一咬牙坚持下来,因为她知道,既然选择了来到这偏远山区,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作为丹江口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唯一一位研究生、市教师招聘且以免笔试、面试第一的骄人成绩来到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的杨姗姗,却怎么也没想到,初来乍到现实就给了她当头一棒。至今她还清楚地记得自己上的第一节英语课。课堂上,她小心翼翼,用最慢的英语口语和最简单的肢体语言,开始讲授新课,没人应声。她用普通话提问,没有学生举手。她让学生自学,更没有学生动起来,就这样一节课上完。面对此景,教研室组长尚长波安慰她说:“你不了解这里的学生,对教材理解还不透彻……”听到这些,她泪如泉涌,哭了个稀里哗啦。哭完,她对自己说,我会是个好老师,决不当逃兵,在这跌倒就从这爬起来。
从此在教学上,杨姗姗不耻下问,每个教学丰富的老教师都是她学习取经的对象。“这里的老师很好,虽然他们的学历不高,但教学经验却让我非常佩服。我向他们请教,他们都倾囊相授。”她回忆自己的学习历程这样说到。
针对山区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的特点,杨姗姗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管理方法。在她的办公桌上有一杯子,那是专门为被她请进办公室的学生准备的。一杯暖心的开水便在心里拉近了她与学生的距离。六年间她已记不清为学生倒过多少杯开水了。渐渐地“开水老师”、 “水杯老师”的戏称也在学生和同事间流传开来。
担任班主任后,她每天清晨带领学生早锻炼,午饭后到班辅导,晚自习后到宿舍查看学生的就寝情况。为摸清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家访更是她必修的课程。她说,她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只要跟学生在一起,心里就有满满的激情,就有说不完的话。
在学生家长眼中,这位杨老师是孩子们心目是最喜爱的老师,因为他们听到孩子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就是英语杨老师,她最好!” 简短而质朴的语言是学生对杨姗姗任教6年来最好的诠释。
“学校发展很快 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经过六年的成长与蜕变。,她已经从一位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成长为校学科带头人;2016年成为学校最年轻的中学一级教师;她所带的第一届学生在当年中考中取得了英语单科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先后两次获得丹江口教研室举办的课改展示课和优质课竞赛一等奖;2016年12月被习家店镇政府推举为丹江口市人大代表并出席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2017年4月被习家店镇政府推举为十堰市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荣誉,她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与学校领导和同事,还有她的学生对她的支持与鼓励分不开。看着自己带出的二届学生,大部分考上了高中,还有一部分跨入了重点高中,她感到满足与高兴。同时她对家人也心怀愧疚,尤其是对4岁多的儿子。为了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儿子不到4个月就被留在丹江口市内的爷爷奶奶家。每周只能等到双休日时才能尽两天当母亲的责任;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是爷爷奶奶送的,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也总是缺席;孩子生病时更不能在身边照顾他……好在她所带的班上的孩子们都很懂事,让她感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转眼间,杨姗姗来习家店中学已经六年了,按照规定,她可以返回丹江口市城区任教,家人也劝她早点离开。可杨姗姗却说“不,我喜欢这个地方,喜欢这里的孩子!”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早已融入了她的生命,就这样,她选择了继续留在山村。她开心地告诉记者说:“这几年由于国家对山区教育的支持,学校发展很快,学生的素质一年比一年好,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因为生活的艰辛,她曾犹豫过是否离开;因为孩子们的渴望,她坚定了留下的信念。杨姗姗用自己辛劳的付出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用自己的情怀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走出大山。
(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