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韶山 精神航标
省高校延安精神教育工作骨干社会实践研修班侧记
核心提示: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党的十九大闭幕之际,2017年湖北省高校延安精神教育工作骨干社会实践研修班于25日上午8时在湘潭县委党校举行了开班仪式。本次实践研修活动以“弘扬红色传统,高校延安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研究”为主题,以学习、研究和宣传延安精神为根本任务,以参与式观察为主要形式,通过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参观展览等教学活动,深化对延安精神、红色基因传承的学习和理解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高全省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在中国5000多年文明的底色上,铺展着耀眼夺目的红色百年。韶山是中国红色之都、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是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湖湘文化的影响下,在毛泽东的感召下,韶山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斗,铸就了足以影响中国历史的韶山精神。
从韶山到滴水洞,从乌石镇到花明楼,从岳麓书院到橘子洲头,本次实践研修活动紧张而又充实,一路追寻伟人的足迹,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收获满满。第一天大家学到了晚上九点,然后每天在前一天的基础上顺延半小时下课,最晚学到了晚上十一点。每天的理论教学生动详实,现场教学感人肺腑,学员发言情真意切,小组会议严肃活泼,大家的智慧在交流中碰撞,行动在交流中契合,思想在交流中达成了共识。
传承韶山精神走好新征程。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相传舜帝南巡至此,赏心悦目,遂奏韶乐,引凤来仪,故而得名。韶山钟灵毓秀,万人敬仰,是块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同时又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带着朝圣的心、虔诚的心、感恩的心……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缅怀这位缔造新中国的伟人毛泽东。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九原板荡、百载陆沉、列强欺凌,中国人民备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马克思在观察中国国情后写下的一段话:“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抛头颅洒热血。
毛主席在韶山点燃革命的圣火,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起点。“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世人公认的历史事实,这是亿万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呼喊。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一家为中国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在这风景秀丽的韶山,为中国革命牺牲了1598位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在这里,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牺牲、奋斗、创新、奉献”的韶山精神,这些闪光的名字,永远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与韶山精神一起永垂不朽。
96年前,为了推翻“三座大山”,拯救身处水深火热的中国劳苦大众,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领导下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回望世纪之路,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扛在肩上,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持续奋斗、艰辛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爬坡过坎,滚石上山,领航今日之中国,尤为需要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一代又一代国人将永远记住一代伟人毛泽东,永远记住他、怀念他。
践行韶山精神逐梦新时代。韶山,十分平常而又简单的名字,却充满了神圣的光芒,令无数党员和人民群众魂牵梦萦、真诚向往,它因一代伟人毛泽东而名扬世界、誉满全球,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红色学习基地。
湘江北去,韶峰巍巍,松柏青翠,毛主席故居秋色正好。习近平曾三次来到这里,从堂屋到厨房,从放农具的杂物间,到摆着陈旧木床的卧室,习近平看得十分仔细,不时长久驻足,神情肃穆。他深情地说:“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韶山的骄傲,湖南的骄傲,全国人民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大好局面。”
本次实践研修班学员很多都是第一次来韶山,大家非常有幸能够走进毛主席的故乡,近距离感受伟人风采,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和教育,圆了自己的一个红色中国梦。在毛主席广场,学员们向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在毛主席铜像下重温入党誓词、参观毛主席纪念馆、瞻仰毛主席故居,我的心情澎湃、激动万分。尤其是在毛主席铜像下重温入党誓词时,巨幅的党旗如鲜血浸染,大家一道举起右拳庄严宣誓,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很多学员一度哽咽,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
55年前,毛主席高瞻远瞩地指出:“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
执政泱泱大国,领航复兴伟业,在中国共产党和她的领导人身上,既有着强大的真理力量,也有着强大的人格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借这种品格、追求与风范,将亿万人民凝聚在实现伟大梦想的旗帜下,勠力同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向成功之路。
弘扬韶山精神谱写新篇章。 韶山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党员干部教育示范基地。此次韶山之行,我们还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亲身感受了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和中国革命的艰苦卓绝。
在花明楼刘少奇故里,学员们充分感受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这就是湘江之子的秉性,这就是湘江之子与生俱来的质朴与担当。刘少奇是人民的儿子,是后世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典范。他的成长和革命经历,无处不体现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刘少奇用一生心血凝聚了一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用一生奉献践行了共产党员的标准,他用有限的生命实践了革命者的誓言。
在彭德怀家乡乌石镇,学员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他是中国人民革命军队顶天立地的军事统帅、世界著名军事家。彭德怀具有非凡胆略和精湛的军事指挥艺术,曾指挥千军万马鏖战大江南北,为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纵横捭阖叱咤风云,为党和人民立下赫赫战功。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他为党员干部加强思想修养和党性锻炼,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为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我们党从弱小到强大,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从只有50多位党员到拥有8900多万党员、450多万个基层组织,成为世界最大执政党。之所以能如此,根本在于我们党能“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保持初心不改、壮志豪发,在风云变幻的百年史册上留下不朽传奇。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指引当代中国迈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韶山精神”是大家此次体会最深之处,他是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民族之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无私无畏,实事求是,依靠群众,敢闯敢干,勇于担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主席字字珠玑的豪迈诗句,是革命战争年代以韶山为核心凝成的韶山精神的高度概括。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韶山之行使学员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受到了灵魂的洗礼,大家生长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党员肩负的历史责任,更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将“韶山精神”传承、践行、弘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