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一盏灯 照亮一群人

——“胡吉伟班”成高校立德树人新样本

        校园内树木亭亭如盖,青年园依旧郁郁葱葱。新学期伊始,如习惯般,第六届“胡吉伟班”的同学们在结束暑期实践后,又一次自发来到青年园胡吉伟塑像前,将“看望”吉伟学长作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这一课,在“胡吉伟班”已经延续了6届共16年。

 2017年8月29日,“胡吉伟班”的同学们在胡吉伟塑像前举行祭奠活动。

 第四届“胡吉伟班”组织外语交流活动。


第一届“胡吉伟班”创建答辩会上,学生现场演讲。

 第五届“胡吉伟班”为白血病患者募捐。


创班:传承英雄之志

       2001年7月31日,经济学院2000级本科生胡吉伟因抢救落水儿童而光荣牺牲。在危急面前,他用生命诠释了新时期大学生的德行与信仰、责任与担当。

       胡吉伟牺牲后,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先后授予胡吉伟“舍己救人的优秀大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学校党委认为,胡吉伟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是教育引导当代青年学生砥砺前行的生动教材,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深入的优质典型,若能将他的精神转化为指引学子前进的动力和深切情怀,用这种无声的力量去浸润他们浮躁的心灵,必能感召一批人、激励一代人。

       为了致以纪念、宣传学习,学校先后开展诸多活动,包括举办胡吉伟英雄事迹宣讲报告会,排练先锋话剧,建设网上纪念馆,树立胡吉伟塑像,定期组织祭扫活动……

       与此同时,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班级在校党委的支持下开始酝酿。

       ——2001年12月,学校正式决定创办“胡吉伟班”;

       ——2002年3月,“胡吉伟班”评分细则制定完毕;

       ——2002年4月,15个班级正式进入预审。

       当2000级经济学-数理学双学位002班(胡吉伟生前所在班级)班长彭玉磊从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手中接过班旗,第一届“胡吉伟班”正式宣告成立。时隔十多年,彭玉磊依旧记得那一天——2002年4月10日。

       由此开始,16年来,在经济学院本科一、二年级班级中以创建答辩的方式择优评选“胡吉伟班”成了传统。英雄的接力棒,届届相传。

       因德而生,必以德为先。从第一届“胡吉伟班”的评选标准制定以来,对精神文明等德行方面的考察均占总分的40%以上,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该标准也在不断细化与更新。当前高校承担着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而“胡吉伟班”的评选标准正是以该目标为核心,紧扣时代主题进行评定。

       16年来,“胡吉伟班”已经走出了192名富有理想的青年学子,无论是仍在校学习亦或是已步入工作岗位,“胡吉伟班”精神已然铭刻在了他们心中,鼓舞着他们将崇高理想信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并时刻不忘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将“胡吉伟班”精神发扬光大。

行动:奏响奉献之歌

       “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我们一定会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第六届“胡吉伟班”团支书何贺敏至今仍记得带领班级申报时的铮铮誓言。“胡吉伟班”和其他班级的一个很大不同是,每3年评选一次。一次选择意味着3年的坚持,申报时所许下的诺言是激励与督促,更是目标和方向。

       班级事务,大家全力以赴,主动承担。胡吉伟生前担任班长时,就在班级内以寝室为单位成立了互帮互助学习小组。第五届“胡吉伟班”则开始制定班级集体学习计划,提出线上约自习、线下学友互助的想法。如今,基于“学友圈”的党员互助平台已经成了经济学院学生工作的品牌。“团结互助”的精神气质,一点一滴融入到一届又一届“胡吉伟班”的学生中。

       社会服务,大家全员参与,持之以恒。胡吉伟曾写道:“人仅仅思想伟大了,还算不得真正伟大,只有他的行动伟大了,才能真正体现出人生的伟大价值。”“胡吉伟班”的成员们一直用行动传递着这种精神,用爱心与耐心服务社会。第五届“胡吉伟班”连续2年坚持陪伴、照顾丧偶教师张奶奶,第六届“胡吉伟班”2015年与关山街汽标社区签下了长期义工基地协议书……

       社会实践,大家不遗余力,踏实调研。“胡吉伟班”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自创建起就对青年志愿者活动予以重视,并将班级社会实践加入评比细则中,鼓励学子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志愿服务。2013年,第五届“胡吉伟班”党支部联合研究生党支部,开展“聚焦武汉2049 学研互促复兴梦”的实践活动,将10万字的调研结果提交给市政府,并收到了时任市长唐良智的3000字回复。

       怀揣着一颗奉献的心,“胡吉伟班”的同学们用行动奏出了一首首华美的青春之歌。六届“胡吉伟班”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省级先进班集体标兵”“校优良学风示范班”等荣誉称号。班级正式党员平均比例高达51.28%,班上每位学生都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氛围在华中大校园持续发酵,一大批学子深受感染。“援之缘”支教协会在全国建立多个支教基地,爱心支教10余年;数学学院“热血小分队”定期组织献血活动,献出热血播下爱;同济医学院学子走进各大社区,悉心义诊送健康;冯盘龙等10余名学子接力捐髓为他人延续生的希望……

       湖北省委政研室党建处处长张忠诚评价,“胡吉伟班”是在新时期英雄人物感召下,因德而生、以德为先的模范青年群体。这样一个班级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探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诠释。概括起来就是崇德向上的青年群星、立德树人的华中大样本。

选择:彰显大爱之心

       奉献,不仅体现在校园里,更不局限于善行善举。

       走出校园,“胡吉伟班”的成员还将奉献精神装入行囊,以国家需求为方向,将答案写在中华大地上。无论课题多复杂,只要祖国需要,他们都潜心研究;无论条件多艰苦,只要祖国需要,他们都义无反顾。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家庭条件优越、成绩优秀的第一届“胡吉伟班”第二任班长林岚面对党和国家的召唤,毕业时主动请缨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去贵州最偏僻的乡镇工作一年,而后又根据组织需要,回校做了一名思政辅导员。现在,他已成长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为加强学生思政工作奉献力量。第四届“胡吉伟班”成员晋天航毕业后去到河南新乡经开区管委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当地开发建设。

       ——做祖国需要的研究才更有意义!“我是‘胡吉伟班’的班长,同时也是农民的儿子,我深知‘三农’在经济方面的问题。”第三届“胡吉伟班”班长陈三攀无论是本硕毕业论文选题亦或是所做的研究课题,都聚焦于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农民出生的他立志要在博士阶段将“三农”问题研究透彻。

       6届,16年,192人,在时间的长河中,他们只是其中的部分代表。新时期的“胡吉伟们”在面临未来人生抉择时,都不约而同地将国家需求作为第一动力,以祖国的一员感受经济发展的脉搏,正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在5届已毕业“胡吉伟班”的学生中,60%在毕业后继续深造,63%出国深造的学生选择学成归国,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贡献力量;有14%选择留在高校任教,目前多位成员已经成为所在领域的中坚力量。

       “‘胡吉伟班’同学们的选择,令人动容。这是英雄感召的结果,也是华中大培育的结果。”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冯桂林如是说。

       16年时光流转,青年园里的胡吉伟塑像见证了6届“胡吉伟班”的发展。

       16年守正坚持,德行为本的6届“胡吉伟班”交出了一份份傲人的成绩单。

       16年薪火相传,192名“胡吉伟班”学生用行动践行着他们最初的誓言。

       胡吉伟走了,而这个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班级,以及更多的华中大学子,正以更加崭新的面貌、更加积极的态度,在崇德奉献的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