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女生过节,不可低俗化和泛娱乐化


  3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女生节”,全国的大学生这一天都过得很嗨。夺人眼球的横幅、种类繁多的庆祝活动、普天盖地的礼物……尽显现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展现风采,体现关爱,本是一个好现象。但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女生节活动有些跑偏。
  女生节跑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低俗化倾向。每年女生节,高校中总少不了大大小小的标语,目的是营造氛围,让广大女生感受到关爱。但通过媒体近年来的报道,不难发现,标语低俗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粗俗、性暗示甚至是明目张胆涉及性的语言在标语中大行其道,让人难免担忧。此前某高校一则污秽女生节标语还引发社会舆论,社会大众直呼“辣眼睛”,法律界人士更是直接表态,称“这是明目张胆的性骚扰”。除了标语,一些高校女生节活动,也未能免俗,让一个趣味性的节日变得不忍直视。
  二是泛娱乐化。女生节的缘起,旨在通过开展高品位、高格调的人文活动,引导女生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文化内涵、业务能力、心理健康。这一初衷,其实是对女生节的活动格调有所要求的,相比于纯娱乐,更强调帮助女生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但现实状况是,女生节也紧随“光棍节”等节日成为了又一个狂欢节,除了各类娱乐活动,还有人以女生节为由,举办校园版非诚勿扰,把纯洁的爱情设计到游戏当中,娱乐至死的现象愈演愈烈。
  针对这两个倾向,笔者认为,去低俗化是底线,去娱乐化是上限,前者应当被杜绝,后者也该尽量避免。
  杜绝低俗不难理解。高校是培养高端人才、塑造高尚人格的地方,且不说要主动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保证校园里的风清气正应是起码要求。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学生自身要提高认识,抵制三俗外,学校应承担更多地管理职责,规范校园内横幅悬挂、活动申办的审批制度,主动作为,主办更多高规格的女生节活动,力争将不正之风清理出校园。
  提出女生节娱乐化的问题,并非认为女生节不能娱乐,一本正经地办活动,或许又陷入僵化思维。但娱乐要把握好度,不过度消费女生节。在此基础上,如果还能增加一些实用性,那就再好不过了。笔者想起几年前采写过的一个新闻,标题叫《办礼仪讲座 提升职业竞争力———高校女生节不再狂欢讲实用》,主办方以女生节为契机,邀请学校礼仪专家、公文老师对女生进行礼仪和公文写作的讲座培训,举办职业能力大赛和魅力女生评选,让参加活动的女生在展示风采的同时,提升了职业核心能力。在湖北大学,也曾举办过职业妆容培训、防骗以及防性骚扰的知识普及活动,寓教于乐,这应该才符合当初女生节发起者们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