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榜样》补精神之钙
本报评论员 杜剑彬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人们常把有高风峻节,能起表率效用的人,赞誉为“榜样”,以昭示来者师徒相传,学习他们,达到建社会形态之浩气,滋时代文明之长风的目的。由中组部、央视倾情打造的《榜样》专题片,叙好人故事还人物以本真,探询“人”的成长脉络与性格成长过程,探究人性的深层次因素。观《榜样》如同补精神之钙,镜鉴清晰的问诊出人生最大的敌人在于目标意识缺失。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因为“目标对人生的命运与成就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它是驱使人生不断向前迈进的原动力。正如歌德所说: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纵观《榜样》人物,无论他们身处逆境,为了把自己的人生发展到最高点,总是尽可能地丰富其奋斗目标,努力挖掘潜能,“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然而,在深化改革的车轮飞速旋转的今天,仍然有些执迷不悟、找不到方向的人,被幻想和虚无裹挟做着晴天白日梦,乘诺亚方舟一夜奔小康。他们不知道要达成这些目标的要素,换句话说,他们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什么,在现实面前碰壁又蹉跎,从而丧失了目标。尽管有了目标也不能持续地将注意力放在目标的达成上,患得患失,周而复始,又怎么能够培育目标意识。“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设定具有一种潜意识的强大能量。因为一旦人有了明确清楚的目标后,潜意识就会自动地发挥它无限的能量,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并且能够不断地瞄准和修正,自然地把我们引到朝向目标的方向前进。黄大年也好,廖俊波也罢,他们用自己的理想性格和亲身经历昭示人们,正确的目标设定,乃是先决定你要过一个怎么样的人生,之后再去选取能够让你达成这个目标的工具,如此你的人生才不会有所偏差,半途而废。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个人的目标并不是要让自己获得什么东西,而是能让自己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在你的人生过程中,你所累积的名与利无法让你快乐,真正能让你快乐的是你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榜样》的人生哲学,也是为爱而表现出的利他的精神、乐观的态度和坚韧的意志。当一个人心中一旦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同时也有一定要达成的强烈决心和意愿时,无论前途是快乐还是痛苦,正如玄奘西天取经,他们自动地就会将全部注意力放在目标的达成上。
“瀑布对悬崖无可畏惧,所以唱出气势磅礴的生命之歌。”《榜样》的震撼与威力在于,给人的行为设定明确的方向,让人充分瞭解自我每一个行为的目的,重拾目标。迫使自我未雨绸缪,把握今天,使人能清晰地评估每一个行为的进展,正面检讨每一个行为的效率,重树目标意识,从而产生持续的信心、热情与动力。
当下之中国,近期目标是2020年实现全国人民奔小康,远大目标是本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以《榜样》为引领,坚定不移的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前行。观《榜样》来一次精神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