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而动潜心而为
同样的,教育行业也受到信息化的冲击,网校铺天盖地,各种教育专业软件层出不穷,可以说互联网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可以满足一个人的一切学习需要,所以信息化教育将取代传统教育这种说法也不胫而走。诚然,面对这样一个站在信息化风口上“猪”都能上天的时代,信息化的唱高与传统的唱低也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这种说法,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等人给出了明确的回答,钟秉林会长认为,“信息化教学可以把一门课的教育做到极致,但是它不能完全取代老师。”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也表示教师在人的一生成长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觑。所以从专业的观点来看,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的角色并未弱化,不可取代。
也正是信息化的发展,社会需求的是更加全面,更加专业,更加高素质的人才,若是在传统标准上固步自封,学校教育的人才必将与社会需求失衡。那学校教育如何对接社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那自然是教师,所以信息化不仅没有弱化教师角色反而强化了教师的重要性。
张力主任也表示,学校和社会在追求信息化教学的同时,应给予教师一个全新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多的是对接社会需求,身为一名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如何让学生适应信息化日新月异的时代,我觉得责任重大。
在职业教育中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摆在所有职业教育教师面前的课题,特别是信息化猛如“虎”,来势汹汹的时代。面对这个课题,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摆正位置,信息化不管如何发展,它只能是教学的手段,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是强化自身的专业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将自身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之后才能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找到专业教学与信息化的契合点,将专业教育通过信息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其次,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因为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有很多不同点,专业教育的侧重点也不太一样。此时,教师限于教材等原因很难有现成的资料,却可以用信息化的方式借助网络平台,可以获取丰富的资源,选择最合适的资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信息化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我曾经让学生回答书面问题,并且强调不限工具,但是遗憾的是,较多的同学在书中未找到答案后就放弃了,只有较少的同学用手机去获取答案。从此看出,绝大多数学生的意识还停留在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部分需求,而不知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得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人的知识面都是有限的,教师也如此,所以面对信息化时代,教师,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使用信息化技术的意识,因为职校毕业生直接面对就是专业化的问题,当他们能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时,不仅能解决问题,更能积累经验。在培养信息化意识之外,教师还需要教育学生如何去筛选信息,去伪存真,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寻有价值的信息。当然,这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蹴就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与积累。
总之,信息的东风已经吹来,面对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顺信息之风而动,内化专业,外化手段,完善自身的素质,潜工匠之心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善于探索,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虽任重而道远,亦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