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导航邂逅“第一次”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若没有培养好‘爱的能力’,那么生活可能真的只剩苟且,而且一直苟且……只有充满爱、懂得爱,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也才有写诗的意境。”这是心理咨询中心的高旭老师在对17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后在QQ上留下的感想。
近些年来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蒸蒸日上,我校心理咨询中心被评为“教育系统为民服务十佳品牌”,心理健康教育从学校走进学院,又走进班级,走进每一间寝室——它依然“在路上”。
所有的“第一次”都意义非凡
人生要经历很多第一次,其中汇聚着我们美好的记忆、彼时的彷徨抑或最初的梦想。11月25日,我校以“第一次”为主题的校园心理剧决赛在南礼圆满落幕。这也是我校举办心理剧比赛的第十五个年头。
16个学院初赛预选,近5000余名师生积极参与,260个原创剧本倾情演绎……通过学院选拔,来自艺术、电气、信息、经管、国际、软件6个学院的6个剧目在南礼的大舞台上上演“第一次”。
“每年心理剧决赛都是一票难求,我都是提前半个多小时来排队侯场的。”一位来自经管学院的卢同学说道,“今年的心理剧还是挺触动我的,特别是艺术学院《生日聚会》那场,看到他们去工地给农民工父亲过生日,我想到了我的父亲,现场很多人都哭了。”
当全场观众打开手机灯光形成一片“光的海洋”为各位主创“打call”时,伴随着配乐《父亲》,随着演员动作的起伏、情绪的涌动,在场学生无不动容,“舞台上的每一个‘冲突’都来源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第一次给父母过生日,第一次遵循内心面对梦想做出抉择……这些‘第一次’都弥足珍贵且意义非凡。”现场观看的吴闽同学感慨道。
“心理剧前期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包括联系学院、采购物资、布置会场、协调各个单位……”心联会主席袁茂回忆着说道,“心理剧需要各个学院同学以及老师的配合,每一项工作都必须认真,力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学校心联会及各学院心素会坚持每年举办心理剧比赛,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抒发情感的平台,同学们在“聚光灯”下演绎成长,思考人生的选择题,诉说内心的独白,心灵与身体共同成长。
各学院还会通过组织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帮助同学们培养健康向上的性格。在素拓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并存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才能得到了施展的机会,走出寝室,沐浴温暖的阳光,挥洒青春的汗水,何乐而不为呢?
不同于团队协作的心理剧和素拓活动的心理启迪,“心理健康大使”的选拔更加注重个人素养。乐观积极、擅长沟通、乐于助人……是每一位心理健康大使得以脱颖而出的闪光点,也是“做知行合一的花椒人”必备品质。阳光大使是学生代表,选拔赛是他们展示自己的平台,也是他们成长的阶梯。“看着他们阳光的身影,感觉自己也变得积极了一些呢!”17级运输学院的李毅杰笑着说。
守护“花椒”的有形“翅膀”
在华东交大的校园里,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是老师更是心灵的“粉刷匠”,是全校师生的倾诉对象。
“每年我们都会提供1100小时的时段用于心理咨询,2016年有700-800人次主动通过各种方式找我们约谈,而我们每年也会主动的找那些开学的自评量测试分数高于220分的同学通过电话进行约谈。”我校心理咨询中心的高旭老师介绍道。
每年都有100-150人需要进行心理辅导,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参加,部分同学会对于心理辅导持排斥态度,尽管如此,我校心理咨询中心也有“良策”。“我们会在电话里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并给他们提供有帮助的信息。在面对那些确有可能正在经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学生,我们会在遵循‘保密原则’的基础上通知辅导员多加关注。”
每一年的教师节,心理咨询中心都会收到一束花或者一张卡片,这是一份来自北京的礼物。“那是2003年的事了,当时有一位腿部有残疾的学生,他因此而非常自卑。在经过心理老师的个体辅导后,他慢慢走了出来。而因为在这位学生的事例,我们决定了搞一个心理剧大赛,把心理咨询宣传出去。而这位学生在心理剧上的‘本色出演’,在收获了大家的掌声的同时也收获了自信。”高旭分享了这个故事,而这,也是闻名交大的心理剧的由来。
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老师们对心理委员的培养也十分上心。胡燕老师把班级心理委员比作同学们心灵的“前沿的哨兵”,“他们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又是直接接触班级同学基层心理健康教育力量,对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同学心理健康、促进心理素质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让这些基层“哨兵”更加专业,我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老师还不时抽出时间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详细讲述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方法。
电子科技产品一直在推陈出新,而交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升级”。在2015年推出的“四级联动系统”的基础上,心理咨询中心又推出了网格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原本的以空间为轴的“校-院-班-寝”的模式上加上了时间轴——“一-二-三-四”四年不断、纵向到底。
这种“分层”教育模式针对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服务和活动。“这种模式成功开创了我校心理教育覆盖面广、普及率高、接纳性好、危机率低的良好局面。”高旭说。
“这种模式挺实用的,就像齿轮一样,一环接着一环,让我们总能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帮助。”16级电气学院的黄旅对这种模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寓教于乐”,心理教育茁壮生长
“刚来这个学校的时候,由于我是外地的,身边没有熟悉的朋友,感觉很难融入,所以我经常窝在宿舍,也不爱说话。开学那段时间的学习态度和心态真的特别差,是我们班的心保员郭海明发现了我的情绪并且主动找我聊天,一步一步地开导我,现在我和班上的同学相处的都挺融洽。”16级电气七班彭述航说。
郭海明在大一刚入校时,就加入了校心联会,并且在班委竞选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担任了心理保健员的职位。“大一军训时,校心联会组织过我们新生素拓,当时的气氛特别好,一点都不尴尬,我开始意识到‘心理教育’对一个好的集体是多么重要,”16级电气七班心保员郭海明说,“当时竞选班委的时候,我才知道有心理保健员这个职位,尽管当时基本没人想当,但是我觉得很有意义,就竞选了,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同学们快乐地过完大学四年。”
2013年9月份,我校心海乐园正式对外开放,占地20余亩,仅一期工程就耗资200多万的乐园包括了高空项目、场地项目、沙上项目三个项目。“心海乐园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项目,每一项都极具挑战性。其中我尤其喜欢高空断桥、绝壁岩这两个项目,我每次心里有什么不开心的时候都会去里面玩一玩,放松放松。”17级外语学院谭心说。心海乐园不仅是我校学生的“减压基地”,也成为全省高校辅导员、党政干部、新闻记者、留守儿童等几十期公益性培训基地,得到社会的一致赞誉。
“现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得非常好,每隔一段时间辅导员都会组织我们去举行一次班会,询问我们最近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16级运输学院罗毅说“我们有问题也会向辅导员和心保员说,辅导员每次都会用一些有趣的故事间接地给我们一些启发,教会我们开导自己,排遣负面情绪。”
在学院导师、心保员的悉心帮助下,在学校积极落实心理素质拓展的教育体系下,学生们敞开心扉,健康成长。在心海乐园的使用中,不仅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而且让心理健康意识不知不觉地在大家心中扎下了根。(摄/黄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