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催开花千树 众志成城谱华章

—— —萍乡学院荣获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纪实


  2017 年 8 月 25 日,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评选表彰和推荐参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结果揭晓,经省文明委审定,萍乡学院在此次评选中荣获“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获此殊荣,是萍乡学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萍乡学院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创新发展的又一丰硕成果,也是在学校建设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应用型大学关键时期迈出的一大步。这不仅是萍乡学院一万多名师生员工的光荣和骄傲,更是激励萍乡学院人在新的征程中不断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
  沐浴“文明阳光”,创建“精神家园”。多年来,萍乡学院一直秉承“厚德至善、励学笃行”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追求卓越、务实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遵循“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原则,以“一个中心,两个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任务,把文明创建与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了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办学满意度、社会知名度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强力推进,教学、科研、人才工作成果丰硕,萍乡地方文化保护与研究彰显办学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生态校园建设日新月异,节约型校园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常抓不懈,文明之风吹拂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一.思想重视,健全机制,引领创建方向近年来,萍乡学院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将创建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机制,引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组织保障到位。学校始终把文明创建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建立了校、院(部门)两级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经常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责,全员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根据上级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和考核标准,制定工作方案,把创建文明单位与加快学校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讨论研究并制定工作计划,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压实责任,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使校园文明
创建工作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从而做到了组织保障到位、人员组织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形成了“全校动员、上下联动”的文明创建工作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学校将文明创建工作纳入了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年度党政工作要点以及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编制了 《萍乡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方案》 《萍乡学院文明创建工作制度》 和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工作计划等,建立了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职工、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考核办法及评比制度。将文明创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应用到绩效奖励中,确保文明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加大经费投入。学校每年划拨精神文明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校园楼道文化、VI 视觉标识、公益广告、好人榜等的制作建设,营造良好的文明宣传氛围。设立专项经费,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物业公司,进行后勤社会化服务改革,创建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拿出一定的资金奖励优秀文明单位及文明职工。近年来,学校还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及市级相关部门专项经费支持,用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确保了文明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二.全员参与,齐抓共建,夯实文明基础明确创建活动的出发点,找准创建活动的切入点,把握创建活动的落脚点,打造创建活动的闪光点。萍乡学院师生员工全员参与,齐抓共建,通过开展学习型单位建设、志愿服务活动、道德讲堂等,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逐渐拉开了创建文明校园的序幕。
  以学习型单位建设为抓手,大兴学习之风,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人。学校加强校党委和党总支(党支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教职工党员为主体,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理论学习,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制定了 《萍乡学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实施方案》,坚持校、院党委理论中心组每月一次、教职工和党员每半月一
次的学习制度。积极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以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为依托,以交流讨论和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通过教研活动、教职工政治学习、党员组织生活、学术讲座等形式,积极开展学习交流和学术研讨,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开展好读书活动。学校每年定期开展“读书月系列活动”,定期举办读书主题讲座和主题读书签名、荐书留言、图书展、读书摄影大赛等活动,增强了教职工的创新力、发展力,营造了书香四溢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道德讲堂为平台,营造良好的文明氛围,用道德力量教化人。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道德讲堂、同心讲堂、学术报告、音乐汇演等为平台,大力开展道德经典、箴言诵读比赛,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文明风尚传播氛围,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工作,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讲堂活动,凸显“奉献”“师德”“勤俭”等主题,师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道德讲堂”教化人心的作用,提升师生的文明素养。大力开展推荐“身边好人”工作,引发全校师生“向善于行”的校园风气,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凡人善举不断涌现。近年来,学校涌现出放弃优越条件,赴偏僻山村支教的“最美乡村教师”曾祥志、朱文君、邬若曦;不受金钱诱惑,主动退回银行卡多出3 万元的李学鹏;“真币换假币”获奖后又“捐助白血病小女孩”、被评为“最美萍乡人”的习志鸿等,学生心中的“黎爸爸”等都在默默无闻地诠释着好人的善行和义举。
  以志愿服务活动为纽带,弘扬雷锋精神,用奉献服务的力量感染人。学校积极组织开展“老阿姨 · 社区志愿行”等关爱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四进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弘扬雷锋精神,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近年来,组织约20000 多人(次)志愿者参与文明创建、警民共建等活动。近三年来,共组织 4000 多人(次)志愿者无偿献血120 多万毫升,为保障萍乡市用血需求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国家、省、市“无偿献血促进奖”。每年开展“学雷锋树新风 创佳绩”主题教育
活动,表彰校级“雷锋班”。我校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2014 数教 1 班荣获“江西省雷锋班”称号。着力打造品牌工作,推动“三千实践工程”建设。多年来,坚持实施“千名大学生献爱心共建和谐校园”“千名大学生进社区共创文明城市”“千名大学生走村串户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活动,我校青年学生纷纷走出校园,开展“四进社区”、“三下乡”、交通协管、文明劝导、关爱老人、关爱特殊儿童、关爱生态环境以及爱心送考、捐赠爱心图书等公益活动,突出了实践育人环节,提高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培养。成立了以萍乡学院法律援助中心、网络爱心超市、义工团为主体的义务服务阵地,创新了活动载体,拓展了实践平台。在以“三千实践工程“为重点的同时,我校还组织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建立爱心超市、爱心中转站,开展“变废为宝”“环保行”义务支教活动等等。学校还广泛动员,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在全校掀起了“我为学校创建争光,我为萍乡争创添彩”的热潮。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提高师生审美情趣,用文化的功能锻造人。学校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师生审美情趣,用文化的功能锻造人。
  为了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着力推进文化育人工程,学校坚持以提升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题,以践行“厚德至善、励学笃行”的校训为着力点,打造以“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科技文化创新”等为载体的主题性校园文化建设系列品牌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渗透、覆盖到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广泛参与和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培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充分展示了师生精神风貌,凝聚了师生精神动力,塑造了校园文化品牌,更加激发了师生积极参与文明创建的激情,文明建设工作实绩显著,各级各类殊荣层出不穷。张宇、万超、张建
伟、饶家明同学荣获第十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 4 项(单项),管航、石家麟、戴潘潘、徐小洁、张琦琦、王可馨同学荣获 2017’ 全球食品包装设计金食奖金奖,马子晗同学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学生组一等奖,姚松奇老师荣获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专业组一等奖、第十一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赛一等奖,田春荣老师荣获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图学与机械课程示范教学与创新教学法观摩竞赛三等奖,等等。
  三.精神护航,文明保障,彰显文明光辉萍乡学院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将全面推进文明创建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之中,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全面推动了学校科学发展,教育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近几年来在省级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党建工作评估、教学工作评估、教学实验室评估、图书馆评估、思政课教学评估、师资培养工作评估、招生就业工作评估、学生管理工作评估等各类评比均居前列。多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科技部全国“十佳优秀培训基地”、共青团中央“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无偿献血工作促进奖”、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江西省文明校园、江西省高校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校务公开先进学校、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文明催开花千树,众志成城谱华章。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以荣获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荣誉为契机,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再接再厉,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进一步提升校园文明程度,彰显“文明校园”特色风范,瞄准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协调统一,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紧扣“应用”和“特色”做文章,大力实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为把我校建设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彭香萍 陈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