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生:闫中瑞 生命赛道上的领跑者
闫中瑞:生命赛道上的领跑者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近300万人,占总死亡病因的51%,而对于突发性的心脑血管疾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闫中瑞,就是这条生命赛道上的领跑者。
精妙医术 给脑血管疾病患者第二次生命
刚刚35岁的市民小刘,晚上在家休息时,突然昏倒在地,家人把他紧急送往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闫中瑞为他开通了绿色通道诊疗系统,做了血管造影,发现是左侧椎动脉的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病情变化最快、病情最危重的,如果不处理,就相当于颅内安装了一个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出血,危及生命。
“一个很壮的孩子,家里的顶梁柱,突然昏倒以后,就像塌了天、塌了地,塌了整个家庭,全家陷入万分绝望之中。”小刘的父亲事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闫主任和其他医生给孩子做了动脉瘤栓塞术,采用世界先进的介入法,经过4个小时,硬硬地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
手术后,闫中瑞又为小刘进行了多次的腰穿,脑脊液置换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刘逐渐清醒,治疗整整进行了4个月,小刘从开始不能站立到走,最后能架着出院,是神经内科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出院以后,小刘遵照闫大夫给的康复方案,恢复信心,现在能上班了,也能开车了。“真是感谢闫大夫!”小刘由衷地说。
在神经内科,像小刘这样的急重症患者,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像他这样经过治疗恢复正常生活的病例,不胜枚举。对于突发性的心脑疾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当脑梗发生后,脑组织在缺血3小时后就可能出现不可逆变化。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治疗,闫中瑞和他的团队开通了便捷的就医绿色通道。
“缺血的脑血管病,即常说的脑血栓,更需要绿色通道,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时间窗,3小时之内,可以静脉溶栓,3小时到6小时,可以采取动脉溶栓、动脉取栓,目前来说效果都不错。”闫中瑞介绍,神经内科常见的病,主要还是脑血管病、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另外还有脑炎、脑膜炎等感染和周围神经病。
孜孜不倦 在科研及学科建设上屡创佳绩
闫中瑞擅长对脑血管疾病、各类头痛头晕、神经变性疾病及神经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虽然从业30余年,经验丰富、硕果累累,但他从来不放松自己,坚持学习,甚至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一两点钟,在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之后,又获取了山东大学的博士学位。
“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医学科学研究,不断创新和学习,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才能发现解除患者疾病痛苦的新途径、新方法。”闫中瑞如是说,比如,急性脑卒中治疗的手段,采取神经介入治疗方式,大大提高了病人的康复率和抢救成功率,而围绕脑血管病的传统优势,用各种手段,比如颈部血管超声,可对血管的动脉硬化进行评估,还有高清晰磁共振对斑块的研究。
作为济宁市神经病学学科带头人和科室主任,他带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鲁西南医疗界享有盛誉,2010年响应国家卫生部的号召,该科室开始着手脑卒中的防治工作,2011年成为国家卫计委批准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2016年,又被国家卫计委批准为“高级卒中中心”,更进一步推动济宁市脑卒中防治工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也被国家卫计委评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先进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优秀院长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科研型基地医院”。
神经内科原本包括3个普通的神经内科病区,2016年,为了更好地抢救急危重症病人,该科室又成立了拥有16张床位的神经急危重症病房,把一些急危重症的抢救病人集中起来进行观察治疗,以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此外,科室还采用外聘内联的机制,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老年病中心联合,聘请多名外籍教授为客座教授,以及与上海华山医院开展协作,推动神经内科的科研以及学科的发展。
医德高尚 把“大爱”无私奉献给患者
“在他的办公室门口,还没有上班的时候,有好多病号已经等待他的诊治了,现在他的办公室,都像一个小的门诊了,每天找他的病人络绎不绝。”神经内科一病区护士仇慧慧说。
“闫大夫,我头疼得不行,胸闷,还经常晕,你得给我开点针和药……”闫中瑞说,大多数患者都是这样的描述,但他非常有耐心地聆听与解答。
“很多人以为问诊只是机械性地询问病情,其实不然。很多患者只能感受到痛苦,但无法言说,因此需要医生因人而异地去引导他。比如患者是种地的,我就会问‘是不是像脑袋上顶了块西瓜皮?’患者是小姑娘,我就会问‘是不是像戴了个帽子?’我这叫‘话疗’,谈话治疗。”闫中瑞认为,“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医生的真实写照。在一上午四个多小时里,他忙于查看影像资料和检查报告、询问患者情况、安抚患者情绪、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没有起过一次身、喝过一口水。
“我们科室的特点呢,就是急危重症病人比较多,一般发病比较急,科室大夫经常加班加点很辛苦。记得有一次我上夜班,闫主任连着十几个小时的班后下班,一位病人突然心脏骤停,他还没走到家,一个电话又返回病房,投入到抢救工作中。”神经内科护师孙艳双说。
闫中瑞则笑言,现在已经没有时间的概念,24小时开机,没有周六周天、节假日的概念,只根据病人的需要,听候召唤。“热爱这个行业,看到病人康复,家属高兴,我们内心也很高兴。”
从去年11月开始,每周四,闫中瑞都要驱车赶往梁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口帮扶基层医院,去查房、讲课,进行病例讨论,加大当地医院学科建设的力度,规范基层医院诊疗行为,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还为病人免除他们去上级医院看病的烦恼。
此外,闫中瑞还带领团队不断提升脑卒中防治的体系建设,为社会服务、加大防治力度,他经常到基层镇村做脑卒中筛查和宣教,让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及家属知晓危险因素,对其进行干预、指导和控制,降低脑卒中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