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幕冬日生产篇章

发布时间:2024-01-24 00:00:00      浏览:20      字数:2347     
简短说明
2023年四季度,川庆新闻中心启动“24节气里的深地川科1井”主题策划,这是主题报道中的第一篇,作者通过深入采访,呈现了深地川科1井二三开钻井现场画面。在川庆门户网阅读量473。

启幕冬日生产篇章

文/黄茹霖  图/张玥

 

深夜,钻台上依然忙碌

 

10月24日,清晨来临,萦绕着深地川科1井的薄雾逐渐散去。随着霜降节气的到来,早晚温差日渐增大。早上7点,太阳终于从对面山坡升起,夜晚的寒冷褪去,花草树木上的露水都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芒,暖意逐渐升腾,阳光轻轻洒在井架上,映照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光景。

在秋日暖阳的照耀下,川庆120006队的员工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比起开钻之初井场来来往往上百人的喧嚣热闹,如今三个月过去,这里逐渐趋于平静,平静的背后,是这口井平稳有序的钻井日常。

钻台上,班组员工正井然有序地配合着作业。深地川科1井目前正在进行三开钻进。按照三开开钻前的计划,这几天本应该在火热准备中完所需的钻工具了,但目前的进度却是只完成了四分之三的三开进尺计划。因为井口尺寸放大导致井壁失稳坍塌问题严重,这几天,队伍都无法进行正常钻进,而是忙着处理这个棘手的井下复杂问题。

班组今天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起钻。这口井采用的是最新一代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钻台上配备了铁钻工、机械手等全自动化井口操作设备。与印象中每次起下钻都需要液气大钳加人工推送钻具的场景不同,钻台上,班组员工高杨灿拿着鞋盒大小的操控装置,轻轻推动着手里的操纵杆,铁钻工就自动对准钻具扣的位置,轻松卸扣。待铁钻工退回,机械手从钻台另一边伸出,稳稳夹住卸下的钻具,精准推送到二层台支梁上。高效、安全、轻松,从班组员工们日渐熟练的操作中,可以清晰感受到智能化装备带来的钻井作业方式变革。曾经每次在起下钻时“最忙碌”的液气大钳,如今作为备用设备在一旁“躲清闲”,而曾经需要一次次操作液气大钳的钻工们,也因为减少了与装备的接触,而降低了红工衣被反复蹭上泥浆的风险。

在智能化设备辅助和大家的默契配合下,这一趟的起钻效率大概是16柱每小时。“特别是在起钻铤时,以前只能用BB钳卸扣,需要几个人配合,用人力完成卸扣作业。”副队长兼技术负责人郭茂磊一直站在钻台上监护着大家操作设备。他算了笔“账”,一次卸扣节约5分钟,起出10余柱钻铤就能节约一小时左右。但郭茂磊也坦言,这次是开钻以来经过三个月的不断调试和人员磨合后,大家第一次如此熟练配合使用这些设备进行起钻作业。他说:“过去的班组只有一个司钻,现在整个班组人员都必须要有‘司钻’操作水平。”

 

班组员工通过机械手推送钻具

 

之前,为了让大家尽快熟悉这些设备,队伍与多方协调,在川西钻探公司职能部室的支撑下成立了智能化设备培训小组,由设备厂家、公司教导队、技能专家等团队和人员,针对井口自动化装备、集成控制系统、钻机提升系统3大类30余项井口智能化设备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对队伍员工进行培训。在70余天的持续学习和考核下,现在,全队员工已经能熟练使用这些先进的智能设备进行钻井作业。

所有人都在期盼着,这次起钻完、更换钻具组合后,能再次顺利钻进。川庆120006队队长彭浩也不例外。上午10点半,他如往常一样去井场巡岗完后,就赶紧回到会议室梳理接下来的技术措施。即使他是川庆公司的第一个博士钻井队长,但对待这口井的钻井施工丝毫不敢懈怠。“开钻前,我们所有一切都是按照最高标准来筹备,但是实际在钻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比我们计划中还要更难。”彭浩感叹到。为了解决这次的井下复杂,前一天,他和现场实施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开会讨论到深夜十一点才从回会议室休息,而这已经成为他们工作的常态化。

相较于其他超深井上部地层的易钻程度,深地川科1井这前三千多米打得不算十分顺畅。井眼放大带来的井筒清洁难度大、钻工具振动剧烈且失效风险高、井控风险高等问题逐个显现,邻井钻井经验可参考性着实有限。

彭浩带着这支有着3名博士3名硕士的高学历队伍,将多个科研项目融入到了实际的工作之中。8月期间,他们在现场联合工作小组统筹组织和现场研究团队通力配合下,对症下药摸索寻找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克服了二开钻进钻具防断、防斜打直、井筒清洁、可钻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最终在二开完钻时创下了32寸井眼钻深最深、钻井排量最大等多项钻井纪录。“使用双扶钟摆钻具组合控制井斜;通过钻柱动力学理论模型开展钻柱安全性评估,分段制定钻具倒换和探伤频率;建立水力学模型,摸索不同钻井液性能下超大尺寸井筒携岩临界排量、有效排量及最佳排量……”不用查阅任何资料,彭浩就能将这些措施一一列举出。

几个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年轻人,一边高效组织生产和处理着钻井队繁杂的日常事务,一边将自己多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一一运用到这口万众瞩目的万米深井实际钻井工作中,一点点累积着超大尺寸井眼钻井的经验。“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但都是基于现场碰到的实际问题,不断去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彭浩介绍,除了通过科研方式解决问题外,队伍还曾邀请石油院校的老师到队,就现场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交流,老师们提出的一些好建议也在后来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今三开期间,面临着地层岩性变化频繁、砂砾岩夹层可钻性差和超大尺寸井眼长井段钻进钻头PDC齿先期磨损严重、单位切削量较邻井高217%、横向震动大、平均单只钻头进尺短、井眼清洁及防斜打直难度大等一系列世界级钻井难题,现场实施小组已经通过优化设计定制个性化PDC钻头、定制改进大扭矩螺杆、优化强化钻井参数、优控钻井液性能等方式,在保障井身质量、井壁稳定和钻井安全的前提下,突破了大尺寸井眼提速瓶颈,刷新了593.7毫米井眼单趟钻最高进尺纪录。

晚8时,在钻机的轰鸣声中,深地川科1井迎来了夜幕降临,深秋的冷在此时显露。白班班组结束了有序中穿插着琐碎的一天,和夜班员工详细地交接了手头工作。彭浩和几个副队长、技术负责人回屋穿上厚工衣,又再次回到会议室,忙碌到深夜才休息。都说霜降是“秋天的终章,冬天的前奏”,这一天过去,新的篇章即将展开,他们期盼着明早醒来,井场上传来已经正常钻进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