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万能之名 不负时代之幸

发布时间:2024-06-24 00:00:00      浏览:19      字数:9335     

不负万能之名 不负时代之幸

来源: | 日期: 2024/1/17 7:07 | 访问:1455



编者按:《压裂车及井下人的燃情岁月》、《跨越山河大海:固井作业的万米征途》以及这篇《不负万能之名 不负时代之幸》是2023年《川庆钻探》杂志倾力打造的一组有影响力且颇具可读性的深度报道,它们梳理、概括、呈现了井下作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如何从白手起家走向自力更生,如何在自立自强中蓬勃壮大,又如何不负时代之幸,回馈四川油气田这片丰饶的石油沃土。往小了说,是一个单位的发展史,往大了说,是石油工业筚路蓝缕的耕耘奋斗史。致敬时代是它的初心,不负机遇是它的努力。敬请阅读此组报道的终结篇《不负万能之名 不负时代之幸》,这也是《川庆钻探》(原《时代川庆》)自创刊以来的坚守:用新闻视角记录川庆故事!

 

不负万能之名 不负时代之幸

井下作业公司连续油管作业专业化发展回顾

文/刘玉  图/罗彬  任思渝  程念

 

弯曲的油管划过天际 一如天鹅俯颈

 

当所有人看到似曾相识而又轮廓模糊的事物,总会情不自禁地问上一句——“你是谁?”

在川渝的崇山峻岭之中,非常规油气压裂作业现场的设备列队整齐,轰鸣阵阵,其中就有一个需要问“你是谁”的“显眼包”:一根相比小尺寸钻杆更细的钢管从井口防喷器生长出来,横跨数米,延伸到一个弯曲缠绕的滚筒上,后方则是一个白色的操作室。俯瞰之下,在平台之上数十台压裂设备中,它像一只俯颈入水的天鹅,兀自舒展着翎羽,孤独而美丽。

低语的天鹅,在再次被看到、询问以前,何妨认真地完成一次回答——“我是谁?”

 

1977年井下作业公司引进我国首套连续油管作业车

 

认识

1962年,当四川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正在空白鸿蒙中孕育,钻机还在向旋转式钻进过渡时,在太平洋的另一端,被称为“连续油管轻便修井装置”的世界第一台连续油管设备在美国正式诞生。相比常规修井作业,新装置提出了连续起下和带压作业的全新作业理念——利用低碳合金钢制作管材,提升油管挠性,使其焊接形成的长达千米的连续油管可以弯曲缠绕在滚筒上,实现不接单根连续起下;同时通过设备配套的专用井口防喷器,能够在不压井的条件下,在井筒内建立一个全新通道,进行修井作业。该作业理念能够有效减少压井对地层的伤害,并大幅压减作业周期。它的横空出世,为早期修井作业开辟了全新的工艺发展方向。

15年之后的1977年,全球连续油管设备以年平均增长量超13台的速度,总保有量突破200台。此时,四川石油管理局以“吃螃蟹”的姿态,率先引进中国第一台BOWEN连续油管设备,成为这200台的一员,正式开启连续油管设备在我国的应用探索。

但是,受限于对新设备的认识不足,加之设备液压系统的不稳定,连续油管设备在现场应用上捉襟见肘。在井下作业公司连续油管作业公司连续油管设备操作手耿厚平的回忆中,那会儿利用连续油管设备进行排液作业时,起下油管的过程几乎是一个全员齐上阵的体力活。一会儿,装载连续油管的滚筒不能向前滚动,无法正常完成油管下入动作,需要招呼着同事一起用力推动;一会儿,滚筒不能刹车了,那就需要立刻拿出木块塞入滚筒下,人工进行干预暂停。但即使最初的这套连续油管设备性能不可靠、操作粗放,但凭借其不压井带压作业的优势,促使川渝地区早期排液作业从繁杂的压井工序、受限的作业条件中解放出来,大幅提升了排液作业的便捷性和适用井况条件。

进入90年代,全球设备保有量继续增长,在1992年末达到533套。与此同时,国际连续油管作业技术也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于油气田修井、钻井、完井、测井等作业领域,贯穿了油气开采的全过程。这套有着不压井带压作业、连续起下特性的新装置在诞生30年后,逐渐被世界石油同行所认可,并有了“万能作业机”的美誉。但是,此时服务于我国各油田勘探开发的连续油管设备仅有15套。在川渝地区,连续油管工艺发展也因最初引进那套设备的性能不足,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看到与世界先进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发展水平的差距之后,为追上国际发展步伐,原四川石油管理局决定再次引进更高性能的连续油管设备。1998年,通过申请世界银行贷款,从美国引进了2套代表当时世界最先进设备能力的HYDRARIG连续油管设备,力求以新设备、新工艺为四川盆地油气勘探赋予“万能之力”。

经过36年的发展,新设备可配套的连续油管已拥有了1-1/4英寸和1-1/2英寸两个更大管径尺寸,这一进步,意味着该设备具有更好的抗拉抗压能力。

那时还没有“倒换油管”的概念,为了验证新设备、新管径的性能,引进方案中每套设备均配置了2个工作滚筒,分别装载不同管径的连续油管。这样,无需额外倒换油管,可直接通过吊装工作滚筒调换连续油管管径,适用不同连续油管作业工艺,在现场大幅提升了转场作业效率。

有了机器,还需要一支善于利用它的队伍。在新设备引进同一年,原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压裂三队组建成立,主要负责四川盆地内的连续油管作业。

队伍成立那一天,新制的“井下作业处压裂酸化公司压裂三队”挂牌被搬至成立大会现场时,油墨还没干透,一如新设备的刚刚到来。现在的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方福君此时还是刚入职的“愣头青”,他和会场上的每个人一样,都对这套有着“万能作业机”之称的新连续油管设备充满期待,期待它在川渝大展拳脚。

紧随其后,“压裂三队”立即投入新设备的现场验收。先后在界13井和铁山5井,分别进行了1-1/4英寸连续油管的现场运行试验和现场施工作业验收工作。随后,通过现场作业又对1-1/2英寸连续油管的作业能力进行验证。

此时,曾在第一套连续油管设备当学徒的耿厚平已成长为主力操作手,新设备的现场应用效果完全打破了他对最初那套连续油管设备的固有认知:液压系统稳定,再也不用人工干预;井控装置和数采系统的完善,也更适应川渝的“三高”特点。特别是新设备所配套的更大管径的连续油管,能够在安全条件下,允许更大排量的过流能力。一种充分运用这种高过流能力、畅通井筒的全新连续油管作业工艺正在酝酿。

1999年,在铁山5井,“压裂三队”在不动管柱、不压井、不上钻机的条件下,成功实施了油管堵塞解堵作业,使该井迅速恢复生产,产量达到25万立方米/天。“万能作业机”的名不虚传,给方福君留下深刻印象。

紧随其后的1999年至2000年两年间,这2套连续油管设备陆续完成了23口井施工作业,并逐步完成了连续油管解堵切割、冲洗解堵等工艺突破。现场应用的得心应手,让当时的四川石油管理局对“万能作业机”十分满意。

为适应全球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发展趋势,提升四川地区连续油管作业设备优势和技术优势,2002年,原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将隶属于压裂酸化公司的“压裂三队”剥离出来,专门成立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连续油管作业队(股级),由处直接进行管辖,便于布局连续油管专业化发展。

新成立的“连续油管作业队”乘势而上,立即针对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酸化改造需要,在磨75H井完成了全国首次连续油管水平井拖动酸化作业工艺实践。该工艺通过滚筒卷动连续油管低速移动,在目的层段实现均匀布酸,有效延长了酸化反应时间和针对性,成功提升了储层改造体积,使该井产气量增长200%以上。

新工艺在磨75H井的成功应用,不仅顺利完成了连续油管设备首次在水平段的施工作业,也让人对其在水平井段的下入能力有了直观认识。同时,拖动布酸的作业过程,还催生了连续油管设备精细化操作。正是由于这一次连续油管水平井拖动酸化工艺的创新应用,“连续油管作业队”这支专业化的连续油管作业队伍初露锋芒,成功让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在四川盆地完成了从优化、替代部分修井作业工艺,到创新连续油管特色工艺的升级。

弹指一挥间,连续油管设备自诞生之初已过去40年。曾经,这个对于世界来说都是新概念的“连续油管轻便修井装置”,由于设备性能优越、配套管径的扩大、工艺应用的丰富,而有了“万能作业机”的美誉;当它进入四川油气田,携手川渝石油人走过了25年后,1台设备发展到3套,设备操作走向精细操控,配套工艺技术从无到有,连续油管作业队伍也从1个车组发展成到1支拥有近50人的“连续油管作业队”,羽翼渐次丰满,正待展翅高飞。

 

1998年 “压裂三队”成立时授牌.jpg

1998年“压裂三队”成立时授牌

 

认可

进入新世纪,随着连续油管设备性能进一步增强,2英寸及以上大管径连续油管工艺应用成为作业主力。大管径所具备的抗拉、抗压和过流能力,让连续油管作业工艺创新几乎不再受限于设备性能条件。这一切,让川渝地区的连续油管从业者跃跃欲试。

2006年,原四川石油管理局紧跟世界高性能设备发展步伐,引进国内首套装载2英寸大管径连续油管的HYDRARIG进口设备。尽管新设备滚筒所能装载2英寸连续油管长度仅有2200米,管径却达到最早作业管径2倍。这一时期,四川地区连续油管年作业量也从上世纪90年代年的10余井次,增长至25井次左右,增幅也达到2倍。

2007年,为推动大管径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发展,原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正式组建成立全国首家专业化连续油管作业服务公司,拥有4套连续油管设备。

同年,在白浅110井,井下作业公司顺利完成大管径工艺创新首秀,成功实施全国首次连续油管喷砂射孔逐层压裂。新工艺通过将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喷射压裂工具组件接入连续油管入井工具串,利用大管径的高过流能力,在射孔孔眼形成高速射流,使作业排量达到1.3立方米/分,让压裂工作液更加深入地层,确保了加砂压裂的精准施为。

相比于过往不分层进行整段改造的常规压裂作业,通过连续油管喷砂射孔逐层压裂工艺,白浅110井进行了4层分段改造,更大、更精准的改造体积促使增产效果明显。大管径连续油管作业能力的“牛刀小试”让人刮目相看。

2008年,中国石油对工程技术服务版块进行大重组,集“三高”“三低”油气勘探开发劲旅为一体的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横空出世,它一跃而为中石油旗下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历史翻开新篇。专业化重组形成的合力、带来的机遇为川庆旗下各业务板块都带去了活力。

井下作业公司审时度势,总结川渝地区30年连续油管先尝先试成果而编订形成《连续油管作业技术规程》,顺利通过中国石油标委会审查,初步奠定了川庆钻探在连续油管专业上的技术话语权。

为了进一步适应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需要,加大中深井大管径连续油管工艺的应用探索与实践,2010年,井下作业公司再次引进了搭载更大管径的新连续油管设备——首套装载2-3/8英寸连续油管的HYDRARIG进口设备。该设备配套的2-3/8英寸连续油管长达3500米,抗拉、抗压、过流能力更加强劲。与此同时,滚筒容量进一步升级,能够容纳的2英寸连续油管,长度从原有的2000米提升至5200米,可作业深度大幅提升。

2012年,在合川001-70-X3井,深度匹配井下作业公司2-3/8英寸大管径连续油设备的作业工艺——连续油管带底封加砂压裂成功完成全国首次国产化工具应用。此次作业采用了井下作业公司自主研发的连续油管带底封封隔环空加砂压裂工具。在压裂施工过程中,所配套的新工具实现了坐封分段,压裂完一段后解封上提管柱,再至下一段进行压裂作业,步步推进、逐层改造。

在合川001-70-X3井施工过程中,共进行了5段带底封分段加砂压裂。凭借2-3/8英寸大管径连续油管出色的过流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单层压裂改造排量,达到7立方米/分,较过往使用2英寸连续油管进行喷射射孔逐层压裂改造,排量提升超300%,改造效果明显,再次验证了大管径连续油管作业能力的一骑绝尘。

四川盆地压裂储层改造连续油管作业工艺创新的接连突破,坚定了井下连续油管作业公司的信心:走出去,去往新的市场,接受新的挑战,让大管径连续油管作业赢得更大的认同!

乘胜逐北。2012年年末,在新疆,井下作业公司大管径连续油管技术成果成功亮相在克拉玛依市举行的国际石油天然气及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配套连续油管工艺发展的水力喷射压裂酸化工具、连续油管底封工具等新型工具产品在展会上广受好评,得到塔里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和吐哈油田等客户的高度关注。

也是这一年,在内蒙古,井下作业公司大管径连续油管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征战苏里格气田。连续油管带底封加砂压裂新工艺在苏里格气田两井次接连应用成功,并在苏5-15-17井成功创造了国内连续油管带底封工具分段压裂技术单井规模最大、分段数最多(14段)的纪录。

井下连续油管作业公司连续油管作业4队副队长郎海璇此时还是一名连续油管设备操作手,他依旧清晰记得当时现场入井工具串很长,要安全容纳工具串需要连接数米高的防喷立管。当他穿戴好安全绳,爬上井口防喷器与同事荣海宇连接防喷立管时,抬眼可望四周无垠的黄沙,与四川崇山峻岭的清幽不同,天宽地阔。豪迈之情在胸中澎湃:“我们走出来了!”这不仅是井下作业公司这支专业化连续油管作业队伍走出了四川,也让“万能作业机”走进了更大的市场。

历史总是在回望中被确认。此时,距离井下作业公司成立专业化连续油管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仅过去5年,该公司连续油管设备总量达到5套,员工总量发展至150人,年作业总量从2006年23井次提升至2012年119井次。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发展也势如破竹,连续油管作业工艺成功发展至25项,并陆续填补了国内连续油管钻磨、测井、打捞、速度管柱、泡沫冲砂等诸多作业领域新工艺空白,让川庆钻探连续油管作业工艺探索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

特别是随着大管径连续油管作业设备的引进,井下作业公司围绕四川盆地压裂酸化储层改造,陆续完成了连续油管拖动酸化、喷砂射孔逐层压裂、喷射酸化和带底封加砂压裂等一系列工艺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川庆特色的连续油管作业技术,更加适应四川盆地复杂油气储层的勘探开发需要,成为了“大管径连续油管作业时代”步步来临的清晰见证。

与此同时,随着四川地区连续油管作业技术的先导性发展不断深入,集团公司连续油管重大推广专项1期也同步启动。在2012年到2014年,井下作业公司连续采购了4套国产大管径连续油管设备,在用设备总量达到7套,国产设备占有率超57%,大管径连续油管作业设备超86%,全力拉开连续油管设备国产化的序幕。

一个全新的连续油管作业时代即将来临。

 

认定

2009年,美国以6240亿立方米的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也是这一年,我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威201井开钻。页岩气革命所卷动的蝴蝶效应,不仅打破了世界能源格局,也确立了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在国家能源保障中的位置。

在“常非并举”的时代浪潮中,我国首口页岩气水平井、首个页岩气平台井、威远-长宁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相继在四川盆地诞生。连续油管设备不压井、带压作业的特性,和长水平段的超强作业能力,完美契合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需求。其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意味着能够进入更远的水平段深处、并在更高井口压力条件下进行安全作业。同时,还兼具设备体积小、作业周期短,运营成本低的优势,更适合页岩气经济效益开发需要。

井下作业公司连续油管作业队在扎根川渝32年后,迎来携“万能作业机”闯荡页岩气开发江湖的大好时机。这是时代之幸。

2013年,井下作业公司在我国首个页岩气平台——长宁H3平台成功开创页岩气工厂化压裂先河。在该平台3口井现场,连续油管作业工艺承上启下,在前期参与了通井、首段射孔、下桥塞等施工作业;在压裂过程中随时待命处理复杂情况;在压裂结束后进行钻磨桥塞作业,贯穿页岩气工厂化压裂全过程,并发挥作用。

自此,井下作业公司开始了围绕页岩气工厂化压裂提质增效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持续探索。对应不同的连续油管作业工艺,泵注程序、工具串结构,是否短起、是否循环都需要一次次在施工现场进行摸索、确认、检验,并最后形成标准化作业程序。

这十年间,井下作业公司连续油管射孔作业从1趟起下带2簇射孔弹,发展到1趟起下带16簇射孔弹;钻磨桥塞作业从1趟起下钻磨1个桥塞,发展到最多一次性成功钻磨16个桥塞;率先提出连续油管“一趟管”高效作业技术、超长水平段作业技术,“一趟钻”作业技术;主导编订《页岩气储层改造第5部分:水平井钻磨桥塞作业要求》国家标准……

步步维艰,步步领先。在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浪潮背后,是井下作业公司围绕“万能作业机”设备能力、技术能力、工程能力的与日俱进,是这支专业化的连续油管作业队伍的持续成长。

页岩气大开发,井控安全首当其冲。相比于过往常规储层作业仅仅20兆帕的井口压力,页岩气连续油管作业过程中井口压力长期保持在40兆帕甚至更高。因此,连续油管设备必须具有更高的井控风险控制能力,才能继续发挥其不压井带压作业的特性,以服务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需要。

井下连续油管作业公司副经理向刚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全面见证了井下作业公司连续油管作业井控设备伴随页岩气大开发升级换代的全过程。井下作业公司首先规范了页岩气连续油管作业规程,要求入井工具串必须接入单流阀作为井筒内第一道井控保护屏障。上世纪末那个连续油管入井工具串不接单流阀就能入井作业的时代,对于像他这样新成长起来连续油管专业人员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全面配套完善了具有半封、卡瓦、剪切、全封能力的井口防喷器和井口闸门,共同构成了连续油管不压井带压作业的必备井控装置,完善了连续油管作业面对井控风险的后续第二、第三道井控保护屏障。这些工具、装置不断升级的井控压力等级也成为连续油管作业敢于直面越来越高的井口压力,充分发挥连续油管不压井带压作业特性的底气。

现在,井下作业公司已配置完成了5套“15000psi双防喷盒+15000psi双防喷器+15000psi防喷立管”组成的高性能井控装置,达到全球连续油管设备现有最高压力等级,能够充分满足高压、高风险井及深层页岩气井的连续油管作业需要。在足208井,井下作业公司就利用现有连续油管设备和井控装置,成功在井口压力达到63兆帕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通井作业。

提速提效是开展页岩气工程技术服务另一个关键所在。由于页岩气勘探开发周期快,投入成本高。工厂化压裂作为页岩气建产必不可少的储层改造手段,缩短其整体作业周期,是提升经济效益产出的必备。在工厂化压裂作业之前,需要进行通井、刮管、洗井等前期准备工序,以确保后续作业过程井筒清洁、安全。在过去,这常常需要钻机进行作业,施工周期长,作业成本高。在2013年页岩气大开发伊始,井下作业公司连续油管作业队伍立下企业级科研项目军令状,全面启动连续油管“一趟管”通刮洗高效作业技术攻关,以期提升页岩气建产效率。

井下作业公司副总工程师卢秀德成功找到了突破口:通过创新连续油管入井工具串结构,为连续油管作业建立“旋转切削”的通刮洗能力,达到钻机“硬拉硬提”的作业效果,从而替代钻机进行通井作业。

经过6年现场实践积累,2019年,“一趟管”通刮洗高效作业技术攻关成功。在威204H4平台,该公司首次通过连续油管设备替代钻机进行通井、刮管、洗井,完成井筒准备,为该平台工厂化压裂储层改造创造优质、高效的井筒条件。

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应用优化,连续油管在长水平段的进入能力配合入井工具串“旋转切削”附加能力,展现出突出作业优势,不仅成功替代钻机进行通刮洗作业,还将原有钻机进行的7天作业内容压减至由连续油管设备实施的1.5天作业内容,效率提升达到3.5倍,成为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建功页岩气提速提效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此同时,随着页岩气进入深层开发阶段,越来越长的水平段,对连续油管作业长水平段作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长水平段的下入,不仅依赖于连续油管管体本身长度,还有管体管径、钢性差异所对应的水平段进入能力。难以弯折的连续油管,在长度超过2000米后,在井筒之中摩擦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会逐渐扭曲为波浪型,再过渡到螺旋型,最后演变为自锁。在水平段中,连续油管这种最终走向自锁的形态变化会更加剧烈、快速。因此抵达更长水平段深处,需要依靠连续油管工程作业能力的综合提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抵达更大下深及更长水平段作业,首先需要扩充更长长度的连续油管储备。得益于国产化连续油管的发展,井下作业公司所购置的不同管径连续油管单卷长度不断突破。截至目前,该公司1-3/4英寸连续油管最大长度已达到8500米、2英寸连续油管长度已达到7300米、2-3/8英寸连续油管长度已达到6800米。

然而,这只是“粮草”基础。超长水平段连续油管作业能力提升,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块一块持续地加长“木板”来夯实其固若金汤的能力:研发金属降阻剂,降低摩阻;优化泵注程序和排量,强化设备操控精细程度,提升驱动能力;配备水利振荡器、震击器等入井工具,附加额外动力……近年来,通过这些“木板”合围,井下作业公司作业深度、水平段长度持续提升,已分别在7430米下深成功完成替酸作业,在7008米下深完成通井、射孔、钻磨桥塞作业,在6995.8米下深完成钻磨桥塞作业。并于2022年,在蓬深1井作业深度首次超过8000米,在威204H47-10井水平段作业段长成功突破至3220米。

井控安全能力、提速提效能力和超长水平段作业能力持续提升,使连续油管专业在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中逐渐聚集起独当一面、不可比拟的优势,完成了“万能作业机”由“常”入“非”的跨界并行。其中,所形成的长水平段连续油管关键作业技术还成功荣获2022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对于井下连续油管作业公司经理宋丹来说,他无比坚信在未来页岩气大开发浪潮,“万能作业机”还将大放异彩。

他的信心来源,是从四川地区引进连续油管设备46年来,这支从50余人壮大至达300人;从1套连续油管作业设备发展到自有连续油管设备达到12套,国产设备占比超过80%,可实现在管30支连续油管队伍同期作业的专业化连续油管工程技术服务队伍。

这46年间,这支队伍不断升级完善了连续油管作业工艺,形成了超深、长水平段、高井口压力等为代表的涵盖钻井、修井、完井及测井四大作业体系15种系列、46项系列化工艺技术,填补并刷新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和作业纪录;参与编制了连续油管作业领域1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14项企业标准,形成了相关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42项,成为我国石油行业连续油管专业发展的重要奠基者;并攻关研发了以连续油管疲劳监测分析软件为核心,集大数据管理、工程设计、施工模拟、后期评价一体化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油管优化决策管理系统软件,开启了当下数字化连续油管作业全新征程。

那划过天际似曾相识的弯曲的油管,终于在近50年的孤独中,被更多人认识并认同,在望向天际时都能道出一声“那是连续油管作业”。在这背后,是井下作业公司连续油管作业从常规油气藏先行先试初探、到非常规油气藏的再接再厉。

当下,井下作业公司连续油管年作业能力超900井次、近3000井层,是上世纪90年代年作业量近50倍。特别是随着页岩气大开发时代的到来,连续油管作业技术不断成熟,年作业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在最近五年间,已累计完成各类连续油管施工作业3453井次、9715井层,年平均增量达到26.5%。其中页岩气连续油管作业突破近3000井次、7000井层,占总量超70%,年均增幅超10%。这是“常非并举”的时代之兴所赋予连续油管专业发展的时代之幸。

如今,上世纪70年代引进的全国首套连续油管设备已只能在影像中追寻;上个世纪90年代为我国连续油管技术发展奠定基础的2套设备,一套留在了土库曼斯坦油气勘探开发的历史中,另一套则在“报废”后进行全新涂装等待进入博物馆陈列;在新世纪初期开启“大管径连续油管作业时代”的设备也将于今年“降级使用”。

曾经与这些设备同行的连续油管专业从业者,也已青丝现白发,但我们会记得他们。记得我国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在四川地区萌芽破土、从无到有,有他们;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有他们;西南油气田年产天然气量成功跨越400亿立方米的当下,亦有他们。是他们一次次身处时代浪潮之中,身负连续油管专业之兴,不负“万能作业机”之名,不负时代之幸。

人无再少年,总有少年来。

属于连续油管设备“万能作业机”的诗篇,从来不负时代、不负少年。

 

井下作业公司国产大管径连续油管车组配合压裂车作业现场(摄影:程念).jpg

井下作业公司国产大管径连续油管车组配合压裂车作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