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帆:倾力扎牢万米蜀道地基

发布时间:2023-12-30 00:00:00      浏览:10      字数:1403     
简短说明
文章讲述了钻采院定向井技术团队成员们在面对全球钻井难度最高的深地川科1井钻进过程中克服诸多难题、实现技术突破、全力保障该井优快钻进的故事,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角度独特,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打万米深井就好比在地下建一栋万米高楼,如果从上部开始就打不直,等同于万米高楼地基都是斜的,等打到上千米的时候,楼就很容易倒塌。”

2023年7月,综合钻井难度堪称世界第一的深地川科1井正式开钻。要想打开万米新蜀道的宝库,先要修出一条从地面通往地下油气藏的“高速路”,钻采院深地川科1井现场技术支撑保障组定向井技术团队主要负责确保这条路的轨迹按设计方案精准运行。

作为该团队的代表,杨瑞帆从开钻以来就扎根深地川科1井现场,全力保障大井眼段的“防斜打直”

根据地质预测,深地川科1井需要穿过几十个地质构造段,其中,定向井作业将面临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等难题,除了所需工具要提前优选订制以外,相关工艺也要改进完善

早在开钻一年之前,杨瑞帆和团队便针对大井眼段轨迹监测面临的超大排量工况下仪器冲蚀严重、故障率高、断落风险大等难题,着手研制生产出一套供深地川科1井专用的直井随钻测斜工具。

深地川科1井三开期间,杨瑞帆和沈晓辉、陈宽等团队成员一起,连续90多天收集钻井参数,同时对机械钻速和井斜控制敏感性进行分析,一方面为现场实施组实时调整钻压、转速、排量和扭矩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另一方面也为后方研发团队优化工具性能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我们后方研发团队拿到数据后,对直井随钻测斜工具进行了优化仪器耐冲蚀、抗振结构、集成低功耗测控电路等技术改进,把升级后的2.0版本应用到后续钻进中,全力保障这口井防斜打直与提速提效。”钻采院定向井技术服务公司经理刘伟说,“在这口井,无论是工具还是工艺的迭代速度都是我们公司史无前例的。”

2023年8月31日,杨瑞帆和团队一起在深地川科1井见证了自研直井随钻测斜工具钻进排量达120L/s,打破了此前国际先进MWD最大钻井排量100L/s的纪录;2023年10月10日,该工具以国际最大MWD脉冲器阀头尺寸指标,实现了超大井眼单趟超7天的长工作时间;同时单只钻头进尺510米,刷新了593.7毫米井眼单趟钻最高进尺纪录……工具耐冲蚀性能表现优异,还实现了全流程独立自主研发维保。

“短短100余天,大家通力合作,不仅确保了我们研制的直井随钻测斜工具在深地川科1井的平稳运行,更创造了一系列新的纪录。”杨瑞帆深感自豪。

除了生产技术上的提升,深地川科1井还实现了管理上的创新。2023年8月,基于深地川科1井二开的钻井经验,杨瑞帆参与编写了《深地川科1井井下仪器质量管控规范》,这是目前为止川庆钻探钻具管理最高等级管理办法,对井下仪器生产、加工、运输、使用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力助推川庆公司工具仪器质量管控再上新台阶。目前已经在钻采院广泛推广,后续也将逐步向其他兄弟单位进行推广。

在野外一线工作14年间,杨瑞帆先后负责过超60余口水平井、大斜度井施工,带队完成了中石油陆上最深天然气井双鱼001-H6井、中石油自主开发首口高含硫井坡002-H3井,掌握了独具特色的“三高”井、超深井、开窗井等全面丰富的定向工艺技术。

难活不怕、累活不退、急活不拖,在技术工程、自主研发的道路上,杨瑞帆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

“想要顺利钻成万米深井有着极大的难度,但探索未知的领域、‘明知难为而为之’,正是我们团队所追求的。”杨瑞帆的坚定来自于对整个钻采院技术支撑保障团队实力的坚信。他深知,有一群永不服输、勇于攻坚克难的钻井技术攻坚者,就是最大的底气和信心。

“努力完成打成、打好、实现重大发现的战略目标,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杨瑞帆和团队成员们一直在努力。(钻采院 赵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