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潘玥:扎根公益播种善心

作者:赵蕾,葛书予     版面:第03版:第03版      发布时间:2021-11-30 00:00:00      浏览:245574      字数:2174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杭州“六个大包”含羞草性教育讲师、桃色Talk-助推青少年性教育项目负责人、数字化流浪猫狗平台项目负责人、萧山钱阿姨流浪狗基地志愿者兼部分幕后账号运营者、杭州向阳花开彩虹社区志愿者……来自2020级金融学院的陈潘玥细细回顾着她的公益之路,眼睛里闪烁着微光。

陈潘玥说:“我想做踏实的奋斗者,我不做痛苦的诡辩家。”从最初决定踏上公益这条路,纵是山山而川、迢迢其泽,也将赓续前行、奋楫争先。

素履而往之 一苇以航

“从个人价值观的方面说,我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靠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去。”陈潘玥说,“在一开始接触公益时,我没有想过它会给我带来如此深的触动,但真正开始用心投入后得到的许多反馈,都在不断推动着我继续做下去。”

提起投入心血最多的公益领域——性教育,她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社会上、生活中仍有一些封建守旧、突破三观与触及道德下限的事在一些不见光的角落滋生蔓延着,它们如一根根尖锐的针时不时扎进她的心,不断地提醒她公益初心是什么。公益从来不是善意的泛滥,而是世界沉默的诉求。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与许多性知识“打交道”,因此从小接受防范性侵犯、性骚扰的教育,提前意识到生长发育时身体会发生的正常变化都是不容忽视的——性教育和孩子不应该是割裂的、难以启齿的。相反,社会需要一批“性教育”的先行者,为孩子们去照亮这片被人们忽视已久的知识荒地。

“与其在口舌上与唾沫横飞的键盘侠‘雄辩’,还不如尝试用投入公益的力量去击破世人的刻板印象。”陈潘玥秉持着这样坚定的信念,一头扎进了为大山孩子普及性知识的征途。

高山从不语 静水流深

累计出行14个课时,横跨杭州6个区,每次课堂时长80到90分钟,近3个小时的路程以及每两周一次前往贵州进行性教育的普及——做公益,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精力成本都是不小的投入,更何况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教育的目的是打破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并且清晰明了地向他们输入全新的知识,这绝非易事。

但是陈潘玥表示:“孩子们的笑脸就是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时隔两周再次来到曾经上课的班级时,就会有小朋友跑来,热情地喊她一声“小陈老师”。对于陈潘玥而言,这些小小的细节都使她感到惊喜,“孩子们还记得我,这让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的个人价值,我们带去的那些知识也的的确确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积极作用。”

弦歌不辍,芳华待灼。在公益领域,担任性教育讲师一职的陈潘玥从不疏忽:一方面,她在课堂中跟孩子们热情地互动交流,使他们从最初的被动接受转变到敢于自己去探寻、提问和思考;另一方面,性教育归根到底是一个脱敏的过程,需要教会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比如在最初的课程中,当我讲到一些生理卫生知识的时候,小朋友会非常害羞,不敢看而脸红地捂住眼睛。但到了后续阶段,孩子们理解了这些知识后,会愿意去聊关于自己身体的事情。”想起这些有趣的瞬间,陈潘玥的眼角总含着笑。

春蚕愿丝尽 青衿之志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奶奶,已六七十岁高龄”,想起公益之旅上印象最深刻的人,陈潘玥这样说到,“奶奶坚持不懈地练习语言表达,研究课程,给子女们模拟授课。在奋斗半年后,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含羞草性教育的讲师。我希望像奶奶一样,在六七十岁还能够对新事物永葆一颗主动学习的热心。”

提到公益使自己产生的最大的改变,“我认为是公益让我学会了怎么和人融洽相处,如何实现双赢。”首先是增强了我的沟通协调能力,每一个项目的进行都需要与很多机构和部门进行联络。“用心社交是一件很有烟火味的趣事”,陈潘玥陷入了回忆,“像我之前在彩虹社群当志愿者,接听来自五湖四海的热线,这使我接触了非常多处在不同地区的、我曾觉得很遥远的人们,这让我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很多新的认识。”其次,“实践出真知”的老话不无道理,相比于课堂上抽象得好似浮在空中的知识输入,通过公益投入到实践中,脚踏实地去做事情,更能真正做到“知行结合”。陈潘玥也在未来的职业规划里将公益作为她一生的目标,“公益是我一直想要坚持并且会百分之百投入的事,我并不觉得我现在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是一种沉没成本。相反,它非常值得。”

美哉公益乎 郁郁芊芊

公益人的初心是用善意使世界充满爱,每个人都愿意在自己的本职范围之内提供帮助。在贵州,一些苗族、布依族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由于长辈们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他们便因家庭负担过重而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小小年纪便走上打工之路。十六年前,“六个大包”的创始人发现了这令人揪心的现实,便通过个人资助贵州孩子念书,后来逐渐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公益人,就建立起了公益组织,发展到现在的“六个大包”,已累计资助上千人。

随着各地对公益性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陈潘玥在投身公益的过程中也深切体会到来自我校乃至社会对公益的支持和鼓励。教育需要普及,渗透亦需要“因地制宜”。考虑到地区的不同,人们的认知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她们的教案在语言的组织和表达上都会有不同设计。

关于公益,陈潘玥也有话想对拥有热忱之心、愿意投入其中的同学说:“抓住机会,永远不要放过自己。一份对公益的热忱再加上一点迈出第一步的勇气,无论哪里都可以是你公益之旅的起始点。”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这位年轻的公益人面向未来,也充满期待和斗志。“虽然我一直认为历史的车辙不是一个人能够改变的,但是为心中之理想奋斗一把也未尝不可。”

21经贸1班 吕安圣 21外语9班 葛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