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不差背后的拼搏人生

作者:雷哲超     版面:大学春秋      发布时间:2021-12-30 00:00:00      浏览:245624      字数:1455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李竹教授话音刚落,计时器正好停在了0.0秒的位置,分秒不差。在屏幕前观看比赛的学生们心里暗暗感叹:真不愧是杭电“绝绝子”。

  李教授之所以被学生冠以“绝绝子”的称号,是因为在科研和教学领域,他对细节有着极致的追求,他专门去上礼仪课,就是为了学习课程开场时如何打招呼;为了更上镜,比赛因为疫情推迟了几周,李老师就节食了多久,他在短短几个月内暴瘦10斤,从“扣不上西装”的李老师瘦成了男神李教授。“这还不是最绝的”,电子信息学院研一在读的彭宇航同学为我们爆料,“为了应对可能抽到的不同主题,光是PPT他就准备了5个,为了防止现场出现因为PPT版本不同而影响动画效果,每个PPT都有三个以上的版本,PPT上的动画都是李老师一帧一帧做出来的。因为动画多,所以5个教学内容平均120页ppt。因为比赛的时候要尽量面对评委,所以李老师当时练习到可以100多页ppt,每按一下翻页笔,背后投影仪上会出现什么画面全部记在心里。”

  “你们知道吗?教具都是李老师亲手做的,为了锯出规格完美的小木棍,锯子都锯断了好几把。他还买了个计时器,起早贪黑去7教多媒体教室一遍遍练习,调整自己的语速。星光不问赶路人,经过不断地尝试,调整,再尝试,再调整,李竹终于成为了“人体计时器”,当李老师授课结束时,铃声刚好响起,分秒不差。”

  这些都不是电视剧中的场景,这分秒不差的背后,是现实中李竹不断进取的拼搏人生,也正因为他的精彩表现征服了所有评委,获得浙江省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特等奖的佳绩。

  自2012年入校以来,李竹主讲数字图像处理、模拟电子等课程,已在中国大学慕课上开设了3轮机器视觉类应用课程,十年间他创造了不少的精彩:2017年,指导本科生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浙江赛区电磁组一等奖;2019年指导研究生获得“兆易创新杯”第14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并获优秀指导老师奖;2020年,主讲的“数字图像处理”获浙江省“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2021年,主讲的“数字图像处理”被推荐为省一流课程。

  “我的参赛课程是《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从理念、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在理念上,我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采用BOPPPS的教学设计方法;在内容上,我用几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案例串联起了整个课程的知识点,让课程内容通俗易懂;在形式上,我使用了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努力打造高阶性、创新性、有挑战性的课堂。此外,我还在导入环节通过神州十二号、十三号中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巧妙地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科技进步的自豪感。”李竹说道。

  据了解,从院赛到校赛到省赛,整个比赛的筹备需要花费一年左右的时间,对自己的课程进行反复切磋和琢磨,让每一位参赛教师面临身心的双重考验。学校和学院为参赛“苗子”们特邀校内外专家进行“磨课”,每位老师在参加决赛前都会经历7—8轮的“精心打磨”。

  杭电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娅妮表示:“学校非常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每年都定期举办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营,青年教师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另外为了更好地给教师教学发展搭建平台,学校教发中心招募了10个跨学院、跨学科的教学实践共同体,鼓励青年教师通过互相学习,关注教学实践问题,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例如今年理科组特等奖获得者陈溪源老师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实践共同体’的负责人,陈老师通过教学实践共同体这个平台邀请过多位校内外教学名师来校开展各类研讨交流活动,通过专业的教师发展活动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也给其他教师创造了共享知识和促进专业成长的机会。”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