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诠释学视角谈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

作者:张凯     编辑:张倩涵     版面:中原工学院报645期二版综合信息      发布时间:2021-12-09 00:00:00      浏览:360053      字数:1668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从诠释学视角谈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张凯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11月8日—11日,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成立一百周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今天,我从诠释学的视角来谈一下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学习问题。 诠释学是指“(广义上的)文本意义的理解与解释之方法论及其本体论基础的学说”。概略地说,西方诠释学的发展先后出现了以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为代表的方法论诠释学和以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为代表的本体论诠释学这两种主要形态。如果从上述两种不同形态的诠释学所提供的不同视角出发来看待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理解与解释问题,那么就会得出两种不同的学习路径。 以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为代表的方法论诠释学,把诠释学的基本任务看作是帮助读者在文本解读中正确地把握“作者原意”,为此,它非常注重诠释方法的建构,旨在借助语义学、历史学、心理学等方法去逼近文本含义和其后隐含的作者原意。所谓语义学方法,就是通过文本语言符号与其所指对象关系的把握来理解文本的字面含义。所谓历史学方法,就是要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中来理解和解释文本。所谓心理学方法,就是读者在理解文本时,通过视域转换,即将个人的视域置入到作者的视域中去,像作者创作文本一样去理解文本。从方法论视角出发,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我们一是要精研细读原文。原原本本地读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两个《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二是要联系历史语境。从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的关键历史节点来理解和把握这次重要会议,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三是要实现视域转换。习近平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这个“说明”非常有利于我们实现对中央政治局起草这个决议的心理学还原,有助于我们实现视域转换,也就是说有助于我们将个人视域置入到决议起草组的视域中去。总之,通过精研细读原文、联系历史语境和实现视域转换,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原意,具体而言就是有助于我们把握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真髓要义和精神实质。 毋庸置疑,文本的解读不能无视“作者原意”,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学习也不能不深刻把握两个决议的基本内涵,然而如果仅仅将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学习停留在把握其主要精神的层面,而忽视了与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实与未来的关联,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本体论诠释学因注重理解和应用的有机统一,将“应用性”作为诠释学的核心,为我们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本体论诠释学,认为真正的理解只能在应用中才能达成。对理解应用性的强调构成了本体论诠释学的重要特征。这样一来,理解就不能像方法论诠释学那样,仅仅停留在文本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含义的把握上,而同时还要把这种一般性和普遍性与我们当下的诠释学情境结合起来,对我们当下的生存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从本体论诠释学的视角来看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学习,我认为对于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而言,应该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将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要与总结学院的发展经验结合起来。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把过去成功的做法固化下来。二是将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与谋划学院“十四五”规划相结合。聚焦“十四五”怎么看、怎么干,科学制定学院“十四五”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举措。三是将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与推进学院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为契机,深入推进学院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四是将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与加快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