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井冈山“蓝黑板”公益支教老师专题培训之感悟

作者:朱庆杰     编辑:黄萍阁     版面:2版      发布时间:2021-05-05 00:00:00      浏览:366563      字数:4494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题记                                          

成长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4月23-25日,我有幸参加了井冈山市教育体育局和深圳市游友公益机构携手为64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红色支教学生举办的“蓝黑板”公益支教老师培训班。经过三天的洗礼,我学到了很多,领悟到很多,同时也成长了许多。

伴随开班仪式的号角声,井冈山实验学校副校长陈定才教授最先开启了《井冈山精神》专题讲座,在陈教授激动人心的讲解中,我仿佛领悟到毛泽东主席那独特的“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革命斗志和伟人胸襟。

陈教授的讲座是以井冈山革命的历史地位、影响、作用和井冈山精神之意蕴为主题思路而展开的,对井冈山的发展及井冈山精神进行了全面系统详尽的梳理。井冈山革命时期,敌我力量悬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信念,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凭着解放思想的勇气和首创精神,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凭着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执著信念和奉献精神,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和人民群众结下了鱼水之情。

陈教授精准归纳,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人们常说井冈山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的恐怖中“闯”出来的,是同国民党军队激烈的博杀中“打”出来的,是与党内“左”倾错误的较量中“斗”出来的,对此我深信不疑。习近平主席曾说井冈山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习主席高度概括了井冈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对井冈山的过去和现在的认可,亦是对井冈山未来的希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第二场很幸运听取了宁冈中学副校长谢连晖的精彩演讲《教师专业成长——永远在路上》。谢校长把教师专业成长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教师专业成长之学习。她说,大家都知道南宋朱熹曾写过这样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池子里的水之所以保持清澈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输送活水,那作为教师的我们呢?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每一天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红色支教生作为培育祖国未来栋梁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更要学海无边,书囊无底。谢老师从四个方面详细谈了教师专业成长之学习:第一是向书本学,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良师益友;第二是向他人学,古人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 ;第三是向实践学,我们在任教之初就要下苦功夫钻研教材、教学大纲和考题资料等;第四是向问题学,在研究考题和考核方向之后要潜心研究解题思路与方法,带着问题搞教研求发展。

其次是教师专业成长之实践。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子曾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邓小平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而,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所以作为教师,实践是我们成长道路的奠基石,是检验真知灼见的唯一标准。

最后是教师专业成长之研究。谢校长动情地说,何谓研究呢?研究是“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的坚辛;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忍;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持;最后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决。作为新教师在走上讲台前就要先给自己制订一个目标,而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可以不断地汲取经验,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突破极限。谢校长极富诗意的讲解让我浮想联翩,感触颇深,彻底明白了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之教学真谛。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这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组委给支月英的颁奖词。在4月23日晚上我们观看了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该片讲述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支月英在偏远山村的讲台旁坚守36年,从“支姐姐”变成“支妈妈”,从“支妈妈”变成“支奶奶”,为大山深处孩子的童年带去希望的故事。该部影片给了我很深的触动,“支姐姐”到“支妈妈”,变的是称呼,不变的却是执着和奉献。现在的我,是一名支教老师,像当年的支月英一样,每每站立在三尺讲台,面对孩子们一双双真诚而渴盼的眼睛,不禁泪如雨下。教师是一份多么神圣的工作,多么高尚的职业,它燃烧的是自己,照亮的是别人、是大山深处孩子们心灵的黑暗。对支老师来说,泥洋村是她生命的舞台,是她此生的全部。对我一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而言,此时此境,井冈山是我生命的舞台,是我大学时代梦想的全部,它对我的影响和启迪将延至整个人生。在纯真烂漫的孩子们面前,我是那么地被需要,被尊重,被唤醒,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来井冈山支教,我一生无悔。

“即使你没有获得一份理想的生活,也不能失去对理想生话的向往。” “若是心里存了上山的道,那就什么也挡不住你上山的路。”就像泥洋村的竹子一样,扎根在山里。” “有学生的地方就得有老师,我就得去。” “困住我们的不是眼前的大山,而是我们内心的贫瘠。”影片中,支老师一句句平凡的话语掷地有声,谆谆教诲是无数学生前进的动力。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耳边响起的一定是“再黑的夜,只要我们抬头就能看到月亮,它会照亮你前行的路。” “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有了坚持才有希望。”这是支老师温暖的诉说和叮咛。

从风华正茂到鬓染霜花,支老师像泥洋的毛竹,像高山之上苍翠挺拔的青松,顽强地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把情播散在井冈山的角角落落,为山区的孩子撑起一片知识的天空,用她无私的爱为山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践行着此生为师,终生无悔的人生诺言。

培训的第二天,支教老师们先乘坐大巴车去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车上史小芹老师讲解了井冈山先烈英勇奋战的悲壮场景,大家沉浸在无限的遐思中,心里默念着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史。在经过蜿蜒曲折的山路之后大巴车终于停靠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门口。踏入陵园大门,顺山而上有两组台阶,第一组台阶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台阶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走进纪念大堂,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手写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在这里,支教学生及老师们向在革命战争中死难的烈士三鞠躬,表达我们对革命英烈的敬仰之情。井冈山市教育体育局局长龙平、深圳游友公益机构理事长周堃、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全永毕恭毕敬,分别敬献上花圈,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无限追思。纪念大堂的两边陈列的是革命斗争征途中的光辉典范和不屈不挠的献身者。全体支教生在纪念堂前朗声宣读了“重温教师誓词,不忘教育初心”教师宣言。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词,一声声庄严神圣的承诺,昭示着我们64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红色支教生将不忘初心,不负韶华,脚踏实地,出色完成本次井冈山支教使命。

一座山可以穿连历史,一座山可以跨越未来。这座山,就是井冈山,就是井冈山革命烈土陵园。它将理想、信念、追求和红色传统有机连接起来,并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支教者的灵魂深处。

接着,我们又去了茨坪毛泽东旧居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茨坪毛泽东故居支教老师重温了三大纪律、八大项注意的产生、宣布以及发展过程,理解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理行为处理办法》的核心内容,树立了正确的师德观念。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们仿佛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恍惚间回到了井冈山那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

这次专题培训还着重对支教老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生活能力进行重塑与培养。中午时分,支教老师们自己动手、团结协作、就地取材,开展自制红军餐追忆先辈们的生活轨迹活动。大家各显身手,场面热烈而温馨。吃着自己亲手烹制的饭菜,望着同伴们满足的笑容,大家累并快乐着。午饭过后,由支教老师全部参与的户外拓展训练开始了。在不同的拓展项目挑战中,大家分团对垒,在激烈的对决竞争过程中,亲身感悟了井冈山革命精神之精髓,汲取到“红色能量”和红色基因,激发了团队凝聚力。经过多轮拼搏,过五关斩六将,很幸运我所在的第31团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一时间掌声雷动。这次博弈,也让我真正明白了“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的道理。晚上,我们坐在了偌大的露天红军剧场的联排长凳上,现场观看《井冈山》实景演出。这是由600名井冈山百姓本真演绎的革命剧目,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在夜幕下身临其境观看实景演出,内心的震憾与惊讶无以言表。不知不觉间我仿佛变成了井冈山斗争中的一名战士,正在经历着那段不同凡响的红色革命岁月。天空似乎也深深地陷入了这场悲壮的剧情中,演出结束之际顷刻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冒着雨回到住处,结束了这让人荡气回肠的一天。

时光匆匆,白驹过隙。培训的最后一天,上午是江西省高丽华老师的《精细教学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专题讲座。高老师主要讲了四点内容,一是转变教学观念,新理念定格局;二是优化教学环节,精细化提质量;三是提升教师素质,以教研促发展;四是整合教育资源,多维度争突破。高老师的解读让我懂得了教育是意犹未尽的隽永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需要用热情和生命去拥抱。教师唯有永怀初心,砥砺前行,才能不辜负每一个随风起舞的日子。

中午支教生们静静地守候在井冈山市教体局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共同见证培训班最为惊心动魄的时刻——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红色公益支教实习基地挂牌仪式隆重举行。井冈山的这片红色热土上重重地印上了商丘传统文化传播者和教育者的足迹。

毛泽东主席,一个时代的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4月25日下午支教老师们走进全国唯一一所以毛泽东同志命名的学校——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认真聆听了精彩的现场访谈教学《最美教育面对面》。主持人现场访谈深圳游公益机构理事长“南山好人”周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肖建忠和“江西省最美马云乡村教师”段晓华,从他们的典型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为人师者的高尚情操和痴痴坚守的教育初心。

三天的学习,三天的洗礼,三天的升华,离不开井冈山市教体局的组织与斡旋,离不开游友公益机构的真诚与关爱,更离不开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育与付出。64名“蓝黑板”公益支教老师便为此政、企、校三家精诚协作的结晶。在这里我特别想对自己说,路还很长,只有启程,才会到达梦想的地方;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秋天的收获;只有追求,才会成为堂堂正的人。我更想对井冈山说:“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萦。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巍巍井冈山,永矗我心中!”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