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个场馆”建设? 探寻“文化育人”新路——我校充分发挥“三馆”的文化育人功能

作者:林越     编辑:徐大伟,沈立平     版面:第03版:第03版      发布时间:2021-09-15 00:00:00      浏览:366921      字数:982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植我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农林专业特色,我校着力打造校史馆、大别山生物多样性标本馆、耕读文化和乡村振兴展览馆等场馆,将其作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基地。

校史馆划分为“百年学府,应势而生”(1910-1949年)、“大地春雷,枯木吐新”(1951-1976年)、“厚积薄发,枝叶扶疏”(1977-2012年)、“根植沃土,翠染芳华”(2012年-至今)、“世纪芳华,育根铸魂”等五大部分,讲述了讲述了110年来,一代又一代信农人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家国同心,坚守农林初心,致力于以农化人、以农助人、以农富人,扎根地方育英才的奋进、拼搏历史。

大别山生物多样性标本馆内收藏的标本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几代农林人的长期辛勤工作、积累、丰富和发展的结晶,汇集了原信阳农校标本室、信阳林校标本室的全部标本,同时也包含我校师生多年来野外实习和野外考察所采集的标本。在服务教学、科研和资源保护、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馆藏动物、植物、菌物标本总计近3000种30000余号,分为植物标本展区、茶树与茶叶标本展区、菌物标本展区、昆虫标本展区、鸟类标本展区、水产动物标本展区等六个展区。重点展示了大别——桐柏山区动植物及菌物资源,突出南北过渡地域特色。

耕读文化与乡村振兴馆位于本栋建筑物的二楼,面积860平方米,展览馆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序厅、农林溯源、耕读育人、乡村振兴与逐梦田野。该馆是以传承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定位,作为师生教育“第二课堂”和教育研学基地,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模式,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为学校独有的农林特色打开一扇新的窗口,丰富学校内涵,提升社会影响。该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追溯了农林产业的产生和发展,第二部分展示了耕读文化的育人作用与我校的实践成果,第三部分讲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成果和我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文化传承、文化育人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我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校史馆、大别山生物多样性标本馆、耕读文化和乡村振兴展览馆等场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开展教学、实习、研究的场所,更是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载体、加强文化育人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平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吸引着大批师生和市民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