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爱党情结

作者:史先红     编辑:钟伟平,杨哲     版面:第04版:第4版      发布时间:2021-12-31 00:00:00      浏览:368323      字数:1702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当提起现在的幸福生活,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共产党,感谢邓小平!”

01

父亲出生于1934年,兄弟姐妹五人,自幼家贫。父亲排行老三,从小勤快懂事,为让二伯和叔叔上学,父亲只上了三年小学,便随爷爷挑着担子往返于赊店街做点小买卖。但父亲聪明好学,喜欢读书看报,其学问不亚于高中毕业(这是见过他的人得出的共识)。那个年代能有一本书是很难的,父亲记忆犹新的是他曾经获赠一本书,如若珍宝,可惜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路过我们村,住在我们家院子里,他的那本书被爱学习的小八路带走了。父亲虽万般不舍,但依然觉得是做贡献了。

父亲积极上进,曾追随八路军去参军,由于年纪太小、个子矮没被选上,便在家务农。他一向工作积极,待人真诚,很快便被选为大队长,带领村民修水库、炼钢铁、抓农业生产。忽然有一天,上级组织找父亲谈话,说“从来没有劳改分子家属当队长的”。父亲明白了,因为大伯曾经干过国民党被批斗劳改了。

自从“劳改成分家属”这个标签被贴上以后,全家人就像一座大山压在身上,透不过气。大伯自不必多说,被批斗、劳改回来娶了个半路夫妻;二伯的婚姻也受到影响,加上家贫,中年才成家,也是半路夫妻;父亲和叔叔虽然工作积极出色,但是一直不能入党,不能提干。

后来,父亲便踏踏实实地做起了农业种植,在农科所研究棉花种植,因为技术是没有成分要求的。父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了乡里远近文明的棉花种植专家。1981年,他还被派往海南岛从事棉花培育一年,多次获得河南省农牧厅、农科院和县政府的奖励。

父亲自己热爱学习,自然也很重视教育,家庭条件再困难,也坚持让我们兄妹读书。但由于大伯的影响,大哥只能在家务农,连当兵的机会都没有;二哥高中毕业时期是推荐上大学,受成分影响自然是没有丝毫机会的,也只能在家干点事情。

尽管如此,父亲依然坚强乐观,他相信错误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拨云见日。事实验证了他的想法,机会改变了我们的人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取消成分!这是中国和时代的一个重要拐点,也是我们家族的重要转折点,意味着压在全家人头顶的帽子终于摘掉了。我们和平民百姓一样可以参军、参加高考、入团入党,凭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让农民也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随意发挥个人聪明才智。无数个体命运的轨迹,自此改变。

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三哥率先考上了大学,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接下来,四哥也考上了军校,五哥和我也相继考上了大学,我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农村,改变了命运。大哥二哥虽然错过了年龄和时机,但他们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改变了命运。

父亲常说,如果没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的确是这样,了解了那段历史之后,我们深信不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共产党、邓小平是我们家庭的救星。

02

为了表达对党的感激和忠诚,父亲暮年入党,临近60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很多人不理解,只有父亲心里清楚,那是一个农民发自内心的,对党的忠诚和感恩。

2000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发生在农民身上的两件事,让父亲对党的感恩之心再一次升华。

2005年1月,河南、浙江等7个省、市的亿万农民收到了一份最大的新年礼物———取消征收农业税。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异常兴奋与感恩,那段时间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自古农民都得交皇粮,不交皇粮的事儿想都不敢想。也只有共产党能够做到,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

2012年,河南省开始给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发放教龄补助。由于父亲年轻时候曾经当过十几年的农业教师,自然也得到了补助。按照教龄一年、每月10元进行补助,父亲能够领取每月150元的补助。父亲的晚年生活可以说丰衣足食,但是这150元钱对于父亲来说却意义非凡。他非常满足,虽然是迟来的报酬,但是终于体现了他的工作价值。第一次拿到这个钱,父亲高兴地合不拢嘴,脱口而出的还是那句话:“感谢共产党,感谢党的好政策!”

三哥曾说,有机会带父亲去邓小平故里参观一下,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我想,若有机会去邓小平的故里拜访一下,一定代表父亲表达他的感激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