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拾穗人,缅怀学先辈

作者:荆源泉     编辑:毛华中     版面:第04版:艺苑      发布时间:2021-06-30 00:00:00      浏览:368643      字数:1039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田间拾穗人,缅怀学先辈

20级会计学 荆源泉

“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知识是基础,汗水要实践。灵感是思想的火花,机会宠幸有心人。”

——袁隆平

在这个盛夏,袁隆平先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在袁老的心中,生机盎然的大自然,自由的拥抱才是自己的归宿,在别的孩子把赚钱当成理想时,他却对鲜花,绿草,果树有别有的向往。1949年,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西南农学院的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湖南农校任教。那几年,他“学习教书”两不误,不光给学生提问题,更喜欢问题的“更新”与“提出”。 埋头在田野间总会有袁隆平思考的“声”和“影”。

在当时,杂交水稻可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很多人都觉得袁隆平在痴人说梦,可他偏偏不服输:“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他迈开双腿奔走进田野,去寻找那从未有人见过的水稻……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1953年,23岁的袁隆平大学毕业。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他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国不久,又逢自然灾害,粮食短缺、物资匮乏。在农校教书的他,也曾看到人们因饥饿而饱受折磨甚至殒命,这触动他愈发投入农作物的改良。即便烈日炎炎,他依然坚持在田中作业,只为能找到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方法。

最终,在偶然和必然之下,袁老于1973年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

这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遭到了来自世界各国有关人士的猜疑,而袁老则以持续的研究成果,有力地驳斥了这些怀疑争论:从1996年“超级稻育种计划”以来,水稻产量翻了4倍,甚至仍在一次次实验中挑战新的高峰。

作为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老也并未因年事已高而退出前线,仍一直致力于人类水稻产量方面的研究,也积极培养着下一代的科研人员,培育改变世界的种子。天才之所以显得卓越超凡,并非完全因为天资聪颖,也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有关。功成名就之后,袁隆平没有被鲜花和掌声迷花了眼,心安理得地躺在功德簿上睡觉,而是坚持不断前行,成为令世界人民敬佩的“追梦人”。

对于青年学生的我们而言,时代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像袁隆平一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带着对粮食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惦念、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关怀,袁老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稻束献礼,夹道相送,人们自发地悼念、缅怀这位时代伟人。斯人已去,为不负前辈,我们当怀着敬意,在新时代将他的意志传承,将他的热诚与宏愿发扬、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