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花落砚香归字

曾国藩日课对我修身齐家的启发

作者:邬红芳     编辑:项峰,侯继红,施蓓     版面:绿沙洲      发布时间:2022-04-30 00:00:00      浏览:471968      字数:3114      所在版面图

瓶花落砚香归字

——曾国藩日课对我修身齐家的启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院近日开展了“立家规家训,树优良家风”主题活动,我不由地想起了他。

大约二百年前,一个深秋的夜晚,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老“烟民”,历经了十一年的戒烟、复吸之路,深陷苦恼,他深知吸烟对身体不利,他更苦恼为什么自己连个土烟都戒不掉,将来还做什么大事呢?旧病重犯让他羞愧不已。于是他痛下决心,掂了掂那根相伴多年的烟袋,双手握住两端,使劲往膝上一磕,烟袋“叭”的一声断为两截。

当天晚上,他提笔写下了著名的《日课十二条》,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做到的十二件事。奇迹就从这个晚上开始了,从此以后,他脱胎换骨,完全按照十二条,逐条去做,终于成为晚清一代大儒,凭一己之力扑灭太平天国起义,又凭一己之力开辟了中国近代史上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跨进的资本主义改革运动。他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中国历史上三个半圣人中的“半个圣人”,毛泽东佩服他:“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就是曾国藩。

而写下修身十二条日课的那个夜晚,他才32岁。

我在42岁那年,偶然间读到《郦波评说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的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人生智慧和教育思想,让人受益匪浅,启发颇多。今天,如火如荼的“悟家风、守廉洁”读书思廉活动正在进行中,重拾《曾国藩家书》,细读他的日课十二条,再次感到石破天惊,重开天地,在这个春雨绵绵的晚上,写下些许感悟自勉。

一、修身主敬,晨昏有定

曾国藩在日课十二条里首先说“主敬”。意思是说恭敬为重,保持内外整齐严肃,时时事事崇敬,内心纯净,充满活力。他每天早晨固定时间起床,穿戴整齐,打扫完房间,练一千个字,每天坚持读书、读史,每月作诗文数首。这十二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任务,数十年如一日,聚沙成塔,形成了高度的自律,最终让他脱胎换骨。

为什么每天要有这十二个规定动作?为什么第一个是“主敬”?原来,一个人一旦晨昏有定,这些规定的功课就会要求人有一种仪式感,固定的仪式感让人产生敬畏心,敬畏心让人精气神聚拢,久而久之,形成定力。他说“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你的精气神聚拢了,就能动静自如,静如处子,动如赤兔,成为自己的主宰。

想想自己,以前早上起不了床,晚上关不了手机,自我管理“随心走”,看起来很悠然自得,几年下来感觉一事无成,理想的彼岸还在彼岸。2019年我也开始学着给自己规划定课,每天早晨5:30起床,梳洗后跑步3-5Km,每天练字1小时,读书半小时,一年读完30本书,三年细读完《史记》。果然,在每天富有仪式感的定课中,有了具体的内容,碎片的时间被重拾起来,缀成了成功的小花。三年里,我的总跑量到达了765公里,业余临了邓石如、李阳冰篆书帖,竟然也有了小小的收获。

每日定课的习惯很快在家里产生共频。三年前,学校工会举办“万步健走100天”活动,先生借此东风,每天健走万步,三个月竟将肚腩消掉了,体检好几项“富贵”指标回归正常了,这让他开心不已,从此,对定课有了信心。2020年疫情期间,学校停课停学,我们宅家办公,孩子线上上课,一家三人仍然坚持每日定课,在我们的感染下,孩子也开始每天运动40分钟,每天恭敬地对待日课,这让我们一家在集体焦虑的时代把心安住,无问东西,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二、以拙胜巧,事将人磨

细读日课,十二条每天要做的事里面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是诸如“静坐、早起、作字”等等的日常小事。比如“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比如“夜不出门”。再比如他写的对联,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凡此种种,读来毫无学究气,都是活泼泼的生活小提醒,在日常小事上一点一滴去实践、去体会、再去总结。他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还反过来提醒自己“须有宁拙勿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大道至简,好的价值观,极其通透,返璞归真。

中国人讲到学者的时候,分为学、行、识的。学是指知识,行是指实践,识是指见识。王阳明在《传习录》里说:“人须在事上磨”。如果只会记问之学,而无问题解决的能力,佛家称之为“空锅煮饭”。读到曾国藩日课内容,我才明白工作和生活不是相互平衡的关系,而是浑然一体,相互融合。工作的能力可以迁移到生活中来,生活智慧的领悟又可以运用到工作中去。如果说曾国藩总结的是冰山上的经验,此刻,我读懂的是冰山下的脉络。回想我的求学、工作,老师和前辈传授的真知我全忘了,记得住的全是卓见。

明白了这些,反而不会在“知”上过多追问,每天只要检查自己,所有的定课是否完成?工作是否有条不紊地开展?好比这些年的跑步这件事,一开始学习了很多技巧,了解了很多知识后,特别追求速度的提升,每次跑完都会给自己下一个速度目标,一度还将自己的半马目标树为进二。2020年,以拙胜巧的想法让我放弃了半马进二的目标。放弃之后,日常训练方式转变了。这两年健身的关注点转到了提高核心能力上去,关注在运动和静止状态下个人觉知能力的提升上去。日常跑步的配速以舒适为宜,不再追求速度。一度我以为自己的跑步能力退步了,最近一次线上半马,配速竟然破二,这让我再次领悟到,综合训练好比是老实人干老实事,平时的慢,实际是夯实基础,达到更快!以拙胜巧,事将人磨这个道理,我是在跑步这件事上磨出来的。

三、读书唯恒,业无不成

曾国藩在家书中坦言,论聪明,他绝对沾不上边。他从14岁到23岁,九年里考了七次才中秀才。有则轶事说,某个晚上,他在家读书,梁上有贼潜伏,原想等他睡觉之后再行窃,不料曾国藩背书背了近一夜,不停诵读,迟迟不睡(还没背熟)。贼人等急了大怒,跳下梁来对他说:“我都背出来了,你还没背出来,读个什么书?”故事虽有点夸张,但至少说明他天资并不聪颖,相反还显得笨拙。可他靠什么“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呢?又有何秘诀成为读书人心中的楷模呢?

读书唯恒,勤能补拙,笨鸟终还是先飞了。早年他能将一篇文章背诵几近通宵,就已显露出他善从“笨”里下功夫的坚毅品质。他的日课规定自己,每天都要读史、作字,读书不二,也即一本书不读完,决计不开第二本。他曾说:“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他还说:“用功譬如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这种读书往“笨”处下如此功夫的人,几人能敌?

作为现代人,我们的名字后面附带着很多斜杠,在公是一名党员、一位教师,在家为人子女,亦为人父母,读书唯恒成了我们这个小家克己慎行的家训。如果我的学生失去信心,我会推荐他读一读曾国藩,他的七考秀才,他的一夜背书,年轻的学生一定能重拾自信;如果我的孩子物欲横飞,读书却三心二意,我一定会给他讲曾国藩23岁把身上借来的一百两银子全部掏出,买了一套二十三史,回到家等着挨父亲的揍,父亲语重心长,只教他“不忘初心”;如果我自认为人到中年,体力下降,记忆力不行,读书可以不再要求了,我必定会想起曾国藩给他弟弟信上说的话,“我在43岁之后,在人生很多方面仍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用自身的经验可以证明,一个人年过40岁,仍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自己”。这样做老师,做父母,做自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若某日,有人问起我的成就;若某日,子女问我索一点“非特质文化遗产”,我希望我能有底气地说:读曾国藩日课十二条,什么时候开始都来得及。

这几年学写篆书,非常喜欢曾国荃的一副对联,“瓶花落砚香归字,风竹敲窗韵入书”。古来圣贤,常常让人高山仰止,心向往之,而曾国藩日课,却是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规范,就如书斋里的瓶花,亲切可见。看见瓶花落砚,仿佛与圣人神交一瞬,我似乎听见咔哒一响,犹如齿轮合上齿轮,有什么开始运转起来,圣人的“香”气芬芳满屋。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