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15年里的“变”与“不变”

作者:傅成成     编辑:于媚     版面:第03版:师生园地      发布时间:2021-01-04 00:00:00      浏览:472195      字数:1899      所在版面图






  朱建军,博士生导师,先后获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获得3项精品一流的课程称号,参编4部精品、重点教材,主持和参与5项省级及以上的教改项目、1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3部。组织编写44本面向本科生及硕士生的教材,9本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本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3本教材被评为省级重点教材,3本教材被评为工信部重点教材。
课堂内外、校内校外,他对学生的关心无微不至,被学生暖心地称为“老朱”;专业建设的前前后后,他总是充满激情、废寝忘食,被同事们称为“打了鸡血”的带头人;互联网+大赛的赛前幕后,他总是默默耕耘、任劳任怨,被大家称为“上门服务”的“朱处”。从教15年,他身份和角色在不断改变,但育人初心从未改变,让我们走近教务处副处长、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朱建军。
  课堂内外,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

       朱建军始终认为,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主动学。这15年,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他可没少花时间和精力陪伴学生。课堂上的朱老师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法”,把看似枯燥无味的课程讲得生动有趣自带“吸引力”。遇到不爱回答问题、抬头率低、课堂参与度低的学生,他便开启“连cue”模式,带着学生一起读文献来“找茬”,“逼着”学生发表见解,学生们慢慢地爱上了表达自己的感觉。
  课堂外的朱老师,每周设有固定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用心、耐心地关注每一位学生,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老朱”。学生参加比赛时,他会亲自请业界的朋友为学生们提供专业指导;学生毕业离校时,他总是恋恋不舍地“唠叨”,温暖了初入社会的学子们;学生在社会历练中遇到“瓶颈”时,他在电话里的耐心倾听与细致点拨,重新唤起了学生的信心。
  15年里,他默默耕耘,在教学、科研中收获了不错的成绩单:获得3项精品一流的课程称号,参编4部精品、重点教材,主持和参与5项省级及以上的教改项目、1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3部,先后获评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

       专业建设,干劲十足地冲在前面

        对于专业建设的新点子,朱老师肯下“苦功夫”,为了调动每个老师的积极性,他亲自动员、以身作则。老师们年龄不同、视角不同、性格不同、想法不同,但朱老师却巧妙地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在专业建设中,他巧妙精准地安排,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肯花时间、干劲十足、富有激情的朱老师,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会给每位老师“布置”最适合的任务。从早到晚,他一刻不停地思考着专业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从理论到实践,专业建设的每个环节都有他忙碌参与的身影。作为专业建设者,朱老师默默付出,甘做“幕后人”,从不在乎个人的名利得失。
  在专业建设上,他和专业课的老师们也收获了不俗的成绩单:组织编写44本面向本科生及硕士生的教材,9本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本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3本教材被评为省级重点教材,3本教材被评为工信部重点教材,工业工程专业被评为工信部教学研究团队,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建立“企业出题、校企解题、学生做题”的“项目式实习”新模式,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共赢的局面。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记录着朱老师为专业建设使出的“洪荒之力”。
  筹备竞赛,亲力亲为地“上门服务”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大学生最顶级的赛事之一,2018年南航获得3个金奖,2019年再获3个,2020年取得了7个金奖的历史突破。这一切,都离不开负责我校本科生创新实践教学的朱老师,他把自己当作参赛队伍中的一员,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
  项目团队忙到晕头转向没时间路演时,朱老师带着专家和老师亲自为同学们“上门服务”;不了解比赛对手的实力时,朱老师亲自当“军师”,帮着挖掘制胜亮点,让同学们自信满满赢得比赛;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现场应变能力,朱老师便带着同学们站在食堂门口从傍晚练习到深夜,随时随地向别人讲解项目。
  竞赛筹备期间,他无数次陪伴团队奋战到深夜,一遍又一遍地梳理比赛要点,写下了一页又一页笔记,给出了一条又一条建议……在他的默默付出中,每个项目都被打磨到了极致,小伙伴们“夺金”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最终他们一起成功捧回了7个金奖。
  智周万物惟创造,道济天下展经纶。岗位在变,但朱老师的创造力、实干力、亲和力却是一点没变。他把校训化为行事风格与工作态度,把学生当作最亲密的人,用行动诠释了“在一岗、爱一岗”的敬业,全情投入、全心付出,努力践行育人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