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的故事

作者:胡淳淳     编辑:沈致远     版面:文艺副刊      发布时间:2021-03-05 00:00:00      浏览:473485      字数:1082      所在版面图


 

我,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里的一扇门。开阖之间,寒来暑往,我见证了校园里太多的故事。

清晨六点,我在树上鸟雀清脆的叽喳叫声中醒来,还没来得及和太阳打个招呼,就听到了清洁阿姨们紧张忙碌的脚步声。她们如往常一样,扫洒、拖地、擦拭,天边的太阳趁机爬高,窗外的晨曦一寸寸笼罩在我身上。曦光微露,像一只柔和的、温暖的大手,为我方方正正的轮廓镀上一层朦胧的金边。

“真棒,又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我开心地想。

早上七点,校园里第一批早起的学生已经和我打过了照面。“一日之计在于晨”,他们要抓紧一天中最清醒的时刻,努力往脑海里多记一些知识。一个穿套头衫的小姑娘猛地推开了我。她匆匆忙忙放下早餐还没喝完的豆浆,从书包里摸出昨晚记了个大概的讲稿,环顾四下无人,赶紧一遍遍的朗读背诵起来。不出所料的话,在接下来的翻转课堂上,她,就是小组的主讲人。

背负着一个小组的使命和托付,果然是压力不小。

熟悉的脚步声渐至,是那个每天来坚持晨读的男孩子。我记得他的习惯,他总是先读二十分钟《黄帝内经》,再背五条《伤寒论》条文。当他不慌不忙做完这一切、又顺带预习了一遍即将上的新课时,还有大批同学刚刚踩着上课铃,从我身边鱼贯而入,冲进教室。

很多时候,想要变得与众不同,首先需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

孩子们开始上课了,我就可以借机休息一会儿了。也不是我偷懒,只是同样的课程听了太多遍,熟悉到听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尾。“转移性右下腹痛——阑尾炎”;“外寒内饮——小青龙汤”;“肝经的募穴——期门”……诸如此类的知识点,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中一遍又一遍的滚动,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

下课后,同学们大多散去,只会留下少数几个整理笔记的、讨论话题的、准备汇报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多年前一个喜欢穿粉裙子的女孩子。那天的课上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昏昏沉沉的她没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当时,我看见她的嘴角难以遏制的颤抖着。屈辱、悲愤、羞惭、自责一同涌上心头。老师后来具体说了什么,我已经记不太清了。我只记得,自那以后的每一天晚上,她都在教室里学习到晚上十点才离开。同样留下自习的同学们认识了她,来来往往的老师们认识了她,最后,就连门卫大叔也认识了她。

后来,她也离开了很多年,和一批批扬着青春的风帆,从我身边欢声笑语走过的同学们一样。我对再一次见到她这件事,根本不抱什么希望。她根本不会记住我,我只是一扇普普通通的门罢了。可是那天清晨,我分明见到了她。她不再是坐在台下奋笔疾书的学生,她自信昂首的走上讲台,向台下的学生们介绍自己:“大家好,我是本学期负责这门课程的老师。我叫——”

曾经的那位老师,满是欣慰的坐在最后一排,笑盈盈的将她望着。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