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莫失“读”

作者:谢雨桐     编辑:郑雪莲     版面:第02版: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28 00:00:00      浏览:480215      字数:1152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朗读者》制作人董卿领衔李开复、杨澜等多位嘉宾,依托腾讯新闻直播平台举办了一场持续4小时23分的朗读盛宴。在此次“423朗读接力”活动中,董卿首谈《朗读者》第三季创作心路历程,同时透露新一季节目将于不久宣告回归,让观众直呼阔别三年的“老朋友”又回来了!大众重拾朗读情怀的背后,是文字与情感碰撞产生的新火花,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新时代下“有声”阅读的新出路新意义。

方寸之间有天地,让“读”有去处。《朗读者》第一季自2017年播出后一直广受好评,一度掀起了全民“朗读热”,一定程度上算是第一次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呼唤大众关注朗读。就此全国各地紧跟时代潮流建起朗读亭,“一平方米,读天地良心”,朗读亭为热爱有声阅读的人搭建了一个便利的平台。我校两校区图书馆内也设有朗读亭,不时可见学生戴着耳机、拿着话筒、声情并茂地朗读着屏幕上的美文。长清湖校区图书馆还有一个别名——天地书声,取意“吸天地正气,闻书声琅琅”,因图书馆内需保持“无声化”环境,朗读亭就成了“读”书的最佳选择。时下,我校第十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之“墨韵入声”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该活动主张参与者利用好朗读亭资源进行录制,截至4月25日19点,已有126名学生提交了音频作品。无论是提供朗读的场地,还是举办有声阅读的相关比赛活动,无疑都为朗读者们解决了朗读无处去的难题。朗读并非随处即可,在公众场合出声朗读会令人尴尬,而宿舍等相对私密的空间又难免影响他人,于是朗读亭应运而生,成为朗读的好去处。

张合之间有情怀,让“读”有来处。阅读书籍时,尝试以朗读的方式与作者对话,往往能以声入境,从而身临其境,同作者笔下的人物同悲欢。朗读时,我们不单单只是“念”,更多的应是“感”。不带情感地念读出文章和满含深情地感受文字背后的故事,阅读后的收获显然不同。嘴巴张合之间,声随心动,音随情起,这样的“读”同样是有意义的。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上下都轰轰烈烈地开展着“读党史”相应活动,其中诵读党史经典活动参与积极性极高。读党史,悟党心,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以朗诵的形式抒发出来,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跟党走”的直接表达。在我校第十届读书节开幕式上,一支由图书馆馆员、图情硕士研究生、图书馆志愿者、物业职工以及山师附小大学城校区学生组成的200人“朗诵团”齐诵《党旗颂》,现场热闹非凡,在场人员无不深受感染。“读”怎样有来处?归根结底还得与心灵相通,与情感相连。“有声”阅读带给我们的,是情感的共性、心灵的共振和思绪的共鸣。读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都下意识有感情地“读”,为自己的阅“读”觅一来处,方能读有所获。

文字与声音的交织构成阅“读”最美的样子,阅读不停留于阅,还需辅以“读”。在“读”的应去之处领悟“读”的所来之处,让阅读之义得以真正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