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生命永驻母校

作者:刘积舜,周治君,高琪     编辑:刘积舜     版面:第3版      发布时间:2021-06-12 00:00:00      浏览:482286      字数:2833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2021年5月21日,夏日午后的阳光洒在唐岛湾畔的逸夫楼顶。逸夫礼堂里,简朴而庄重的奖学金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
  “我代表姑姑管爱玲前来参加颁奖典礼。她已长逝,但以她名字命名的奖学金会激励更多同学,我想这份爱会永驻石大。”现场,一位年轻的女性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是“管爱玲奖学金”捐赠者管爱玲的侄女管理。管爱玲是我校管理1984级校友,2019年1月15日因病去世,家人按照其遗愿设立100万奖学金,希望这份爱如她美丽的生命一样永驻母校。
  美丽的大学时代
  管爱玲1963年出生于一个石油工人家庭,16岁那年她从江汉油田高中毕业后进入江汉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院工作。在工作中,爱动脑筋的管爱玲意识到仅有高中的学识是远远不够的。工作四年后,她决定参加高考。天道酬勤,1984年夏天,管爱玲考入华东石油学院管理系。
  那个年代,位于东营的校园内外是大片大片的白色盐碱地,办学条件异常艰苦。作为石油工人的后代,管爱玲不怕困苦,相反,对于能来到石油领域的顶尖大学学习,她充满了对大学生活和未来职业的无限憧憬。
  “第一次注意到她那双明亮、坚毅、自信的眼睛时,就难以忘记了。”管爱玲学生工作中的一位同事雪红称她是一位热情、开朗的女生,“她做事干练、想法新颖、工作积极。”
  管爱玲比同级的同学略大,因此她一直以大姐姐的身份照顾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正如同学都说她是“天生的领导者”,管爱玲积极参加学生工作,从班级到系里再到学校,总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
  管爱玲察觉到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乏味,于是开始着手恢复大学生俱乐部。但是眼前破旧的设施、松散的组织,让人无从下手。天生乐观的她没有知难而退,开始招聘部长,组建团结、热情的班子,联系修缮科、电工班的师傅帮忙修缮。
  终于,俱乐部初见规模。看到周末爱跳舞、爱看电视、喜欢对弈的同学都在这里欢声笑语,管爱玲心满意足地笑了。
  管爱玲又组织恢复了校园广播台,她标准优美的普通话也风铃般在校园回响;对文学的热爱,让她和同学一起恢复了我校历史上沉匿已久的海燕诗社;曾经的打字员经历让她带领大家成立了学生会打字室;卓越的领导能力让她成为校学生会副主席和校报学生记者……
  大学前,管爱玲与在中国科学院读研究生的胡先祥就确定了恋爱关系。大学期间的管爱玲和胡先祥保持了四年的异地恋。“在我们的书信交往中,她提到最多的就是她对新知识的期望以及她繁忙工作背后的责任。”胡先祥回忆说当时北京到东营需要12个小时的交通,但他还是经常去看管爱玲,因此他也对华东石油学院有了更多的了解。“她对学校的热爱,对学校活动的参与让我感觉我就是石油学院的半个校友。”
  所到之处皆是阳光
  1988年,已是预备党员的管爱玲毕业,她以优秀的成绩被分配到新成立的中海油北京总公司。工作不久,25岁的管爱玲与胡先祥结婚。稍后的多年间,管爱玲和丈夫胡先祥先后辗转新加坡、加拿大和美国。
  在不同的国家,面对崭新的环境,管爱玲离开了她的专业和热爱的工作,但是热情面对生活的管爱玲从来没有失落,她根据自己的教育背景,不断找到新的兴趣,发掘新的机会。
  她利用新加坡的语言资源,加强英语学习。就在学习英文时,她发现了当地家庭对华语私教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中国去新加坡的人很少,当地华人社会对讲标准普通话的中国人需求很大。因为标准的普通话和极强的学习能力,管爱玲迅速成为一些企业家和律师家庭的华语家教。
  积极进取的她还鼓励丈夫申请去北美留学。在她的大力支持下,胡先祥顺利被加拿大大学录取为研究生。1990年夏天,他们告别了新加坡,前往加拿大。
  在加拿大,管爱玲和丈夫有了两个孩子,她也做起了全职妈妈。在旅居生活中,她一直不忘发光发热,用自己的力量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多伦多,管爱玲对于社区无偿的关爱和付出,让她被授予了社区贡献奖,在国外,这是一个十分令人尊重的奖项。
  1995年,在管爱玲的支持下,丈夫转战到美国的硅谷,于是他们举家再迁美国。在硅谷,她利用从前的中文私教背景,在当地的中文学校当上了正式教师。20多年间,她默默耕耘,传播中国文化,教的年级从入门到高中毕业,桃李满天下。
  在两个孩子的学校里,管爱玲一直无偿地为孩子的教师做助手,并发动其他家长参与一些义务活动,多次被学区评为特殊贡献家长。除了在学校,她还在当地华人社区活跃着,多次组织活动,被誉为大家的“司令。”
  在多年的旅居生活中,有个地方让她念念不忘,那就是由华东石油学院更名为石油大学,现在的中国石油大学。她的两个孩子听到最多的就是“中国石油大学”,孩子们知道学校几次改名时间,以及母亲在大学时期的精彩事迹。
  “等孩子们安顿好了,我们一家四口一起回母校看看,给母校做点贡献。”管爱玲多次表示。
  2018年,管爱玲谋划回母校参加毕业30年庆典,去看望老师同学、看看学校几十年的变迁,去和同学们商讨为母校做点什么。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长串的计划在确定回校前的一个多月戛然而止,管爱玲突然查出了晚期脑肿瘤。
  生命的最后燃烧
  在生病的5个月里,尽管家人想尽一切办法为其治疗,但管爱玲的病情仍然一直恶化。2019年1月15日,管爱玲永远离开了人间,和所有爱着她的人。
  住院时期,因为管爱玲对公益事业的热爱和投入,使得每天都有朋友和慕名而来的陌生人来医院看望她。医院前台的一位护士对此十分惊讶,“我从未见过任何一位病人有这么多人来每天看望。”
  管爱玲逝世后,众多亲友不远万里奔赴美国,只为在她的灵堂前再为这个美丽生命的消逝痛哭一场。
  管爱玲的骨灰一半葬在美国,一半葬回中国,以此纪念她在中国的生根成长,和在西方的发光发热。
  胡先祥在管爱玲去世后,辞去工作,重新游历了他们此前旅居生活共同走过的每一个地方。纪念的网页上,照片中只剩下他孤身一人的身影,“我重温的是两个人的足迹,和无数人的故事。”胡先祥说。
  “也许她做了一般人到80岁才要做完的事、去过了一般人80年才走过的地方,她于我们先完成了人生的责任,除了她对母校的回访和回报。”胡先祥的文章让众多亲友面对屏幕泪流满面。
  在生前的日子里,管爱玲曾和丈夫多次探讨对于下一代的培养心得,他们认为应当培养领导能力和服务社会的爱心,“帮助母校的学生就是她的第一选择。”
  “直到她去世,也没有机会回到母校回访。但平时她总是感恩她大学四年给她奠定的人生基础。”胡先祥说管爱玲生前一直在谈论着回报这份感恩。
  为了帮管爱玲完成最后一个未完成的愿望,胡先祥和他的两位子女决定向学校捐赠100万元,设立“管爱玲奖学金”并支持经济管理学院“思源基金”,用于奖励善良和不求回报的付出。
  “这个奖学金将赋予获得者以大胆而自信的方式去对待生活的机会和资源。”管爱玲的女儿胡凯悦在纪念母亲的文中写到。
  设立奖学金,只有一个目的,让管爱玲未完成的使命和未尽的生命继续在人世间传承下去,在她度过青春的中国石油大学继续燃烧。
  “我愿获得奖学金的学生能够彰显善良而不求回报的品行,我愿这个奖学金会有神奇的蝴蝶效应,从我姐姐出发,至一届一届的获奖者,能够传承这个善良的品性,愿社会因为这个奖学金的获得者的贡献而有所不同。”管爱玲的妹妹、我校地质1984级校友管爱清说,“愿善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

图片列表: